烯烃到底是什么?为何被资本市场反复提及?
烯烃是一类含有碳-碳双键的不饱和烃,工业上通常指乙烯、丙烯、丁二烯等低碳烯烃。它们被称为“化工工业之母”,因为全球超过一半的高分子材料都以其为起点。从矿泉水瓶到汽车保险杠,从口罩熔喷布到光伏胶膜,背后都有烯烃的身影。

全球烯烃供需格局正在发生哪些变化?
1. 北美页岩气革命带来的成本优势还能持续多久?
美国乙烷裂解装置在十年前凭借廉价页岩气迅速扩张,但当下乙烷价格已回升至历史中枢,同时运输瓶颈凸显。咨询公司Wood Mackenzie预测,到2027年北美新增乙烯产能将比原计划下调约15%。
2. 中国“双碳”政策如何重塑本土烯烃路线?
中国目前约65%的乙烯来自石脑油裂解,能耗高、碳排大。政策正通过能效基准、碳排放配额、绿色电价三管齐下,倒逼企业转向轻质原料或绿色工艺。2025年前,煤制烯烃新项目已很难拿到能评。
技术路线大PK:谁才是下一个十年的主角?
- 乙烷裂解:流程短、收率高,但原料受限于北美出口码头。
- 石脑油裂解:产品灵活,可副产芳烃,适合炼化一体化基地。
- PDH(丙烷脱氢):丙烯收率超80%,中国PDH产能两年内将突破2000万吨。
- 原油直接裂解:跳过炼油环节,埃克森美孚新加坡装置已验证可行性。
- 生物乙醇脱水:Braskem巴西装置年产26万吨绿色乙烯,溢价可达300美元/吨。
下游需求的新变量:光伏、新能源车与可降解塑料
光伏胶膜对EVA树脂的需求爆发
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约350GW,对应EVA光伏料需求超140万吨,而全球可供应的装置仅三套能稳定产出高端料,供需缺口推动价格一度突破2.8万元/吨。
新能源车轻量化拉动高端聚烯烃
电池外壳、仪表盘骨架对高熔体强度聚丙烯、长玻纤增强尼龙的需求年增速超过25%。传统燃油车的聚烯烃单车用量约90kg,新能源车已突破120kg。
可降解塑料政策窗口期
中国2025年可降解塑料目标400万吨,PBAT、PBS等路线均需BDO、己二酸等烯烃衍生物。每生产1吨PBAT约消耗0.85吨PTA和0.35吨BDO,间接拉动PX、顺酐需求。

投资视角:哪些环节存在估值洼地?
α-烯烃:被忽视的高端单体
1-己烯、1-辛烯是POE弹性体的关键共聚单体,全球仅Sasol、壳牌等少数企业掌握技术。中国目前进口依存度90%,国产化突破将带来5倍以上估值弹性。
副产氢的高附加值利用
丙烷脱氢每生产1吨丙烯副产38kg氢气,在绿氢未规模化前,这些蓝氢可就近供应炼厂加氢装置,按当前氢价测算,PDH企业可额外增加300元/吨利润。
碳捕集与烯烃装置耦合
巴斯夫正在测试将乙烯裂解炉烟气中的CO₂捕集后,与绿氢合成甲醇,再回注MTO装置。该闭环可使每吨烯烃碳排降低40%,未来有望获得欧盟CBAM退税。
风险清单:投资者必须回答的三个问题
- 如果油价跌破60美元/桶,煤化工路线是否会被彻底挤出?
- 美国乙烷出口码头扩建延迟,会不会导致2026年后全球乙烯供应紧张?
- 欧盟碳关税2027年全面实施,中国出口型聚烯烃制品能否承受额外成本?
未来五年值得跟踪的里程碑事件
2024年Q4:中石化天津南港120万吨乙烯装置投产,首次大规模应用国产20万吨级裂解炉。
2025年:卫星化学α-烯烃中试装置出产品,验证乙烯四聚技术。

2026年:沙特阿美与北方工业合资的150万吨原油直接裂解项目启动。
2027年:欧盟首批零碳乙烯认证标准落地,绿氢制乙烯获得溢价。
当资本在讨论烯烃时,本质上是在押注人类未来二十年的生活方式。无论是光伏胶膜里的EVA,还是外卖餐盒里的可降解PLA,烯烃的分子链正在悄悄编织新的产业秩序。理解这些变化,比预测价格更重要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