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十年,互联网公司还能高速增长吗?
可以,但增长逻辑已从“流量红利”转向“价值红利”。**过去十年拼的是用户规模,未来十年拼的是单位用户价值**。只要能在细分赛道里把ARPU(每用户平均收入)提升三倍以上,依旧能跑出千亿级公司。

哪些赛道被严重低估?
1. 产业互联网:To B的“慢钱”正在变快
很多人以为To B不赚钱,其实**SaaS订阅+交易抽佣**的双轮模型一旦跑通,现金流比To C更稳。以工业质检SaaS为例,单家工厂年费20万,全国10万家工厂就是200亿市场,毛利高达70%。
2. 银发经济:2.8亿老年人的“沉默金矿”
2023年老年线上消费增速是年轻人的3.2倍。**适老化改造+健康服务订阅**的组合,让某老年鞋品牌复购率做到48%,远超行业均值。
3. 绿色算力:碳中和催生的新基础设施
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国2%,**液冷服务器+绿电交易**能让PUE(能耗指标)从1.5降到1.1,每年节省电费超百亿,阿里云、华为云已提前卡位。
---如何判断一家互联网公司是否值得长期持有?
看三个指标:
- **用户价值深度**:ARPU年增速是否>20%
- **技术壁垒厚度**:专利数是否每年翻倍
- **现金流健康度**:经营现金流能否覆盖研发+营销
典型案例:某跨境电商独立站用AI推荐把客单价从60美元提升到180美元,同时物流成本下降30%,2023年首次实现正向经营现金流。

中小公司如何避开巨头碾压?
策略一:做“巨头懒得做”的脏活累活
比如**跨境支付里的合规审核**,需要对接200多个国家的反洗钱系统,巨头投入产出比太低,却让一家百人公司做到年利润5亿。
策略二:深耕“数据孤岛”行业
医疗、建筑、政务等行业的数据分散在本地服务器,**用隐私计算+本地化部署**切入,某医疗影像公司靠给三甲医院做AI辅助诊断,单院年费300万。
---未来五年,哪些技术会重塑互联网?
按商业化落地速度排序:
- **AIGC中间层**:比大模型更赚钱的是“行业提示词库”,法律、电商、游戏领域的专业库订阅费可达每月万元
- **空间计算**:苹果Vision Pro带动的3D内容制作需求,让某3D扫描创业公司订单排到2026年
- **量子加密**:银行试点量子密钥分发(QKD),单个节点设备售价超百万,毛利率90%以上
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:估值泡沫会不会破?
局部会破,核心看**PS(市销率)与收入增速的匹配度**。当前AIGC应用层公司PS普遍在50倍以上,但收入增速>200%的不到10%。**只有能把技术转化为可复用的订阅收入,才能撑住高估值**。
---普通人如何参与这波红利?
三条路径:

- **技术人**:专攻“行业+AI”的交叉领域,比如法律AI训练师时薪已达800元
- **创业者**:用SaaS切细分场景,比如给宠物医院做预约管理系统,单店年费6000元
- **投资者**:关注“现金流增速>估值增速”的公司,比如某工业软件企业2023年现金流增长3倍,估值只涨了50%
尾声:为什么现在是最好的入场时机?
技术周期低谷往往孕育最大机会。**2024年大模型API成本下降90%,相当于2008年云计算降价催生AWS**。当技术成本曲线与某个垂直需求曲线相交时,就是新巨头的诞生点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