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2024年还能入局吗

新网编辑 18 0

一、为什么现在讨论保健品行业前景?

疫情三年让“免疫力”成为全民热词,银发族、Z世代、精致妈妈三大人群同时涌入赛道。2023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已突破3,20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仍保持8%以上,远超快消品平均增速。当传统食品、美妆增速放缓时,资本与创业者自然把目光投向这片“抗周期”蓝海。

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2024年还能入局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二、2024年还能入局吗?先看政策风向

1. 备案制红利仍在,但门槛悄悄抬高

国家市监总局2023年11月发布的《保健食品原料目录》新增5种功能性原料,看似放宽,实则对生产工艺、稳定性数据提出更细要求。“小蓝帽”审批周期从12个月缩短到8个月,但退审率却从18%升至27%,说明官方在“宽进严管”。

2. 跨境电商口子收紧,本土品牌迎窗口

2024年1月起,通过跨境保税进口的功能食品需在外包装显著位置标注“本品不能代替药物”,且禁止在详情页出现“治疗”“治愈”等字眼。海外品牌流量成本上涨30%,国产新锐反而获得抖音、小红书算法倾斜


三、三大增量人群画像:谁在悄悄复购?

  • 银发族:从“治病”到“治未病”
    60岁以上网民规模已达1.53亿,他们不再满足于钙片、鱼油,开始搜索“槲皮素”“NAD+前体”等新名词,客单价拉升至450元。
  • Z世代:把保健品当零食
    18-25岁人群年均购买6.2次,软糖、气泡片、即饮小瓶最受欢迎,关键词“熬夜”“护肝”“情绪管理”搜索量同比涨180%。
  • 精致妈妈:一人购买,全家共享
    母婴人群复购率高达62%,她们关注“无添加”“有机认证”,并愿意为独立小包装溢价20%。

四、2024年最可能爆发的细分赛道

1. 精准营养:从“千人一方”到“千人千方”

通过居家检测试剂盒收集唾液、指尖血数据,AI算法生成个性化配方。美国Thorne已验证毛利率可达72%,国内初创公司“基因盒子”天使轮估值3亿元

2. 情绪健康:下一个百亿蓝海

γ-氨基丁酸、茶氨酸、藏红花提取物成为新三件套,2023年天猫国际相关品类增速220%。痛点是“体感不明确”,谁能做出“当天见效”的体验,谁就能破圈

3. 银发功能性食品:把药做成零食

低GI饼干、高膳食纤维月饼、含植物甾醇的蛋黄酥,既满足口感又解决慢病管理。日本介护食品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美元,中国尚处萌芽期

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2024年还能入局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五、新品牌冷启动的三种打法

打法A:线下药房“暗度陈仓”

先拿下区域连锁药房,用“买保健品送血糖检测”吸引银发族,再引导加企业微信,3个月可沉淀1万高净值用户。

打法B:抖音“功效可视化”短视频

用显微镜展示抗氧化实验,对比苹果切面褐变速度,一条视频带来200万GMV的案例已出现超过50次

打法C:小红书“场景化种草”

熬夜加班、情侣送礼、露营野餐三大场景笔记CTR高于均值3倍,关键在评论区埋“副作用”问答,提升信任度


六、供应链暗礁:90%新手踩过的坑

  1. 原料溯源造假:某品牌宣称“法国葡萄籽”,实际为山东提取,被职业打假人索赔50万元。
  2. 代工厂共用生产线:导致过敏原交叉污染,一次投诉足以让初创公司资金链断裂。
  3. 稳定性测试不足:软糖在35℃仓库存放2个月后变形,退货率飙升至15%。

七、未来三年,谁能活下来?

答案藏在三个指标里:复购率>40%、CAC/LTV<1:3、单月现金流为正。能做到的品牌,要么拥有独家原料专利,要么把用户社群运营成“病友俱乐部”般的强关系。保健品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,而是一场关于信任的马拉松。

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2024年还能入局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