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绿化行业前景如何_绿化行业赚钱吗

新网编辑 10 0

2017年,中国绿化行业在政策、资本与消费升级的三重驱动下,进入“黄金窗口期”。**“这个行业到底赚不赚钱?”**——答案是肯定的,但赚钱逻辑已悄然改变。本文用问答式结构拆解趋势、利润点与实操路径,帮助从业者快速抓住红利。

2017绿化行业前景如何_绿化行业赚钱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政策红利:从“造林”到“造景”的升级

问:2017年最大的政策变量是什么?

答:住建部《城市双修(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)指导意见》在3月落地,直接催生万亿级市政景观市场。与过去单纯造林不同,政府开始为“景观功能”买单,带来三大变化:

  • 项目单体体量放大:一个老城区双修项目动辄3-5亿元,是传统地产园林的十倍。
  • 付款周期缩短:财政评审从“完工后一年”压缩到“节点验收后30个工作日”。
  • 技术门槛抬高:要求海绵城市、立体绿化、乡土树种比例≥70%。

资本视角:PPP模式让绿化公司“轻资产”赚钱

问:没有雄厚资金的小企业如何切入?

答:2017年PPP项目库中,绿化类项目平均资本金比例仅15%,远低于基建类30%的要求。“以小撬大”成为可能

  1. 联合体投标:设计公司与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,前者输出资质与技术,后者解决施工,双方按4:6分成。
  2. 产业基金配资:部分地方政府设立专项基金,为绿化企业提供50%-70%的夹层融资,年化成本6%-8%。
  3. 运营权变现:如云南某湿地公园PPP项目,企业获得20年门票收益权,IRR测算达12.7%。

消费升级:家庭园艺爆发,利润率超50%

问:To C端有没有机会?

2017绿化行业前景如何_绿化行业赚钱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答:天猫数据显示,2017年一季度多肉、微景观销售额同比增长320%。**“小而美”产品成为现金奶牛**,关键在三点:

  • 场景化套餐:针对阳台3㎡、办公室桌面等微空间推出“一键成景”套装,客单价198-399元,复购率28%。
  • 内容电商:抖音“15秒造景”视频带火水苔球植物,单条视频可导流2000单,获客成本不到5元。
  • 会员制:成都某品牌推出“植物医院”年费365元,提供每月上门养护服务,毛利率高达65%。

技术暗线:乡土树种+容器苗=降本增效

问:如何破解“种树不赚钱”的魔咒?

答:2017年行业出现“乡土树种容器化”革命,直接降低30%综合成本:

传统方式容器苗方式
全冠移植成活率60%控根容器成活率95%
运输损耗15%可拆卸容器零损耗
养护期2年6个月即可出圃

以华北地区为例,胸径15cm的国槐容器苗单价1800元,虽比地栽苗贵20%,但综合算账后每株节省成本540元


区域机会:二三线城市的“隐形冠军”

问:一线城市竞争白热化,哪里还有蓝海?

2017绿化行业前景如何_绿化行业赚钱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答:住建部2017年试点“园林城市”向县级市下沉,带来“下沉市场红利”

  • 安徽阜阳:2017年启动颍河景观带PPP项目,总投资28亿元,吸引12家外地企业参与。
  • 四川达州:政府要求新建小区绿化率≥40%,催生本土苗木需求缺口200万株。
  • 河南周口:出台“屋顶绿化补贴200元/㎡”政策,半年新增订单3.2亿元。

关键策略:绑定本地城投公司,用“资源置换”模式拿项目——以低于市场价20%提供苗木,换取未来三年市政工程优先权。


风险预警:三大陷阱与破解方案

问:哪些坑会导致“赚了订单亏了钱”?

答:2017年行业投诉量同比增长45%,集中在:

  1. 设计变更黑洞:某市政项目因领导喜好调整方案,导致施工方垫资增加800万元。
    破解:在合同中增加“设计变更≤5%”条款,超出部分按签证结算。
  2. 乡土树种供应链断裂:如雄安新区要求白蜡、国槐等本地苗占比80%,外地企业措手不及。
    破解:提前6个月与县域苗圃签订“保底收购协议”,锁定货源。
  3. PPP项目政府付费延迟:财政部92号文严查政府付费类项目,部分项目被清库。
    破解:优先选择“使用者付费+可行性缺口补助”模式,降低对财政依赖。

未来三年路线图:从工程商到生态运营商

问:绿化企业的终极形态是什么?

答:2017年只是起点,**“生态运营商”**将分三步演化:

  • 2018-2019:通过PPP项目积累运营数据,如游客量、碳汇量等。
  • 2020:发行绿色ABS,以未来门票收益、碳交易收益为底层资产。
  • 2021:转型为“生态大数据服务商”,向政府输出智慧园林SaaS系统。

深圳某企业已试点:将管养的20个公园游客行为数据卖给商业保险公司,用于设计“运动意外险”,年增收1200万元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