刻蚀前景怎么样_刻蚀技术未来五年发展预测

新网编辑 11 0

刻蚀前景怎么样?市场驱动力到底来自哪里?

刻蚀前景怎么样?一句话:全球半导体资本开支仍在扩张,**先进制程与三维结构**成为刻蚀设备需求的双引擎。SEMI最新统计显示,2023年全球晶圆厂设备支出突破1100亿美元,其中**刻蚀设备占比约17%**,且年复合增速高于光刻、薄膜等其他环节。 ——分割线——

刻蚀技术未来五年发展预测:三大路线谁主沉浮?

1. 原子层刻蚀(ALE)能否替代传统等离子刻蚀?

自问:ALE的“单层精度”是不是噱头? 自答:在3 nm以下节点,**侧壁粗糙度<0.3 nm**是硬指标,传统等离子刻蚀已逼近物理极限。ALE通过“反应-吹扫-反应”循环,把刻蚀误差降到原子级,**台积电已在N2节点风险试产中引入ALE**。未来五年,ALE设备年增速预计>25%,但成本仍是瓶颈,**单片成本比传统方案高30%**。 ——分割线——

2. 高深宽比刻蚀(HAR Etch)如何突破20:1?

自问:存储器堆叠层数疯长,刻蚀深孔会不会“打歪”? 自答:128层NAND已量产,**深宽比>20:1**的通孔需要“脉冲偏压+低温气体”组合工艺。应用材料最新推出的Drill 2.0系统,**通过时变射频功率把侧壁再沉积降低40%**,良率提升7个百分点。未来五年,随着200层以上NAND量产,HAR Etch设备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18亿美元增至**2028年的42亿美元**。 ——分割线——

3. 混合气体与绿色刻蚀剂能否降低碳排?

自问:NF3、CF4这些强温室气体会被淘汰吗? 自答:欧盟Fit-for-55法案已把含氟刻蚀剂列入重点监管,**设备厂纷纷转向C4F6、C5F8等低GWP气体**。泛林集团2024年路线图显示,**新配方可减少92%的CO₂当量排放**,且刻蚀选择比提升15%。未来五年,绿色刻蚀剂渗透率有望从当前的12%提升到**45%以上**。 ——分割线——

区域竞争格局:中国厂商能否弯道超车?

国产化率现状:从5%到15%的跃迁

- **中微公司**CCP刻蚀机已打入5 nm逻辑产线,2023年出货超400腔; - **北方华创**ICP深硅刻蚀机在存储客户验证中,**刻蚀均匀性<1.5 nm**; - **拓荆科技**ALE设备预计2025年小批量交付,**关键射频电源国产化率突破90%**。 自问:美国出口管制会不会打断进程? 自答:限制集中在<14 nm逻辑,**存储、功率器件领域仍有窗口期**,且国产供应链正加速验证。 ——分割线——

下游应用爆发点:除了逻辑与存储,还有谁?

功率器件:SiC沟槽刻蚀需求激增

- 800V电动车平台普及,**SiC MOSFET沟槽深度需达3 µm**; - 传统湿法腐蚀无法满足垂直度要求,**干法刻蚀设备需求年增50%**。

先进封装:TSV刻蚀从10 µm走向2 µm

- 2.5D/3D封装需要**高深宽比硅通孔**,刻蚀设备单价从200万美元升至**600万美元**; - 日立高新推出“低温等离子+高频脉冲”方案,**侧壁粗糙度<5 nm**。 ——分割线——

投资视角:哪些环节值得提前布局?

- **射频电源与静电卡盘**:占刻蚀机成本30%,国产化率不足10%,**技术壁垒高、替代弹性大**; - **在线监测(OCD)**:通过光谱实时反馈刻蚀深度,**可将良率提升5-8个百分点**,全球市场CAGR>20%; - **绿色气体回收系统**:每套刻蚀机加装回收装置可节省运营成本**每年15万美元**,2026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亿美元。
刻蚀前景怎么样_刻蚀技术未来五年发展预测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