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建行业到底指什么?
电建行业是“电力工程建设”的简称,覆盖**火电、水电、核电、风电、光伏、输变电、储能**七大板块,既包括EPC总承包,也涵盖设计、施工、运维、设备制造与投融资。简单说,只要与“发-输-变-配-售-储”相关的工程,都算电建范畴。 ---2024年电建行业的宏观环境
政策端:双碳目标持续加码
- **“十四五”可再生能源规划**明确:到2025年风光装机翻倍,年均新增120GW以上。 - **新型电力系统建设**写入多省能源白皮书,配网、储能与微电网投资同步放量。 - **煤电“三改联动”**:节能降碳改造、灵活性改造、供热改造,带来存量机组升级需求。资金端:绿色金融与专项债双轮驱动
- 2023年绿色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,**利率低至2.8%**,融资成本显著下降。 - 2024年提前批专项债中,**电网与储能项目占比升至18%**,为历史高点。技术端:大容量风机、钙钛矿光伏、钠离子电池商业化
- 陆上风机单机容量已突破10MW,**度电成本降至0.18元/度**。 - 钙钛矿组件效率突破26%,GW级产线2024年陆续投产。 - 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超6000次,**储能度电成本下探至0.5元/Wh**。 ---电建行业还能不能赚钱?
自问:2024年入局会不会太晚? 自答:不晚,但**赛道选择**比“进不进”更重要。赚钱逻辑一:EPC总包仍是现金牛
- 央企(中国电建、中国能建)订单饱和,**毛利率稳定在8%—12%**。 - 地方国企与民营龙头通过**“投建营一体化”**切入县域分布式光伏,IRR可达12%—15%。赚钱逻辑二:运维后市场悄然爆发
- 风光电站存量规模超700GW,**每年运维费用约300亿元**,且以15%增速扩张。 - 数字化运维(无人机巡检、AI预测性维护)**可降低故障率30%**,溢价空间显著。赚钱逻辑三:储能EPC与容量租赁
- 强制配储政策下,**储能EPC单价1.4—1.8元/Wh**,2024年市场规模或超2000亿元。 - 容量租赁模式(湖南、山东已落地)**IRR可抬升至10%以上**,现金流更稳定。 ---哪些细分赛道值得重点关注?
1. **海上风电深远海施工**:2025年广东、福建将启动10GW以上项目,**海缆与基础施工单价较陆风高3倍**。 2. **分布式光伏整县推进**:县域屋顶资源超500GW,央企+民企联合体**可锁定20年电价合同**。 3. **虚拟电厂聚合运营**:广东、浙江已开放试点,**单MW年收入可达30万元—50万元**。 4. **煤电灵活性改造**:单台机组改造投资约1亿元,**回收期4—5年**,政策补贴+调峰收益双保险。 ---入局门槛与风险清单
门槛一:资质与业绩
- 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是敲门砖,**首次申请需3项以上330kV输变电业绩**。 - 央企分包市场“白名单”机制下,**过往合作记录**比低价更重要。门槛二:资金与垫资能力
- 光伏EPC项目通常**20%预付款+30%进度款**,剩余50%需垫资至并网; - 海上风电单项目投资额**动辄50亿元+**,民企需联合基金或地方国资。风险一:电价波动
- 2024年起,**风光全面入市交易**,电价波动区间或达±20%,需锁定长协电量。风险二:供应链价格战
- 光伏组件、储能电芯产能过剩,**2024年Q1组件均价已跌至0.85元/W**,需签长单锁价。风险三:地方保护主义
- 部分省份要求**“资源换产业”**,强制配套制造基地,增加隐性成本。 ---2024年入局的四条实战路径
路径A:挂靠央企做专业分包 - 与电建、能建旗下工程局签**长期框架协议**,专注升压站、集电线路等细分施工,**毛利虽低但订单稳定**。 路径B:县域分布式“整村打包” - 联合县级城投成立SPV,**锁定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工商业屋顶**,采用“自发自用+余电上网”模式,**现金流更优**。 路径C:储能设备分销+运维 - 代理头部电池厂商产品,**赚取设备差价+运维年费**;2024年工商业储能需求预计翻倍。 路径D:海外新兴市场EPC - 中东、拉美光伏IPP项目激增,**中国EPC报价较欧美低15%—20%**,但需应对汇率与政治风险。 ---未来五年电建行业的三大变量
- **碳边境税**:欧盟CBAM 2026年全面实施,**高耗能产业绿电需求激增**,间接拉动电建投资。 - **AI算力中心**:单座10MW数据中心年耗电量可达1亿度,**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项目**将成新订单来源。 - **电力现货市场全国铺开**:电价实时波动倒逼**灵活性资源(储能、可调负荷)**建设提速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