政策风向:从“去杠杆”到“稳预期”的180度转弯
**过去三年**:房企“三道红线”、银行“两道红线”叠加疫情,销售腰斩、土地流拍。 **2023Q4起**:中央首提“房地产是支柱产业”,随后**“认房不认贷”、降首付、降利率、取消限售**四连发。 **2024年新变量**: - 一线城市松绑郊区限购,释放改善需求 - 央行重启PSL(抵押补充贷款)3500亿元,定向输血“城中村改造” - 财政端允许专项债收购存量商品房做保障房,**去库存从口号变成真金白银** ---供需天平:哪些城市率先回暖?
**需求端** - **人口增量**:杭州、成都、合肥近三年年均净流入超20万,刚需底盘稳 - **杠杆率**:深圳、东莞居民杠杆已降至60%以下,低于2016年水平,**具备加杠杆空间** **供给端** - **去化周期**: - 上海核心区:6个月(供不应求) - 郑州远郊:38个月(库存高压) - **土地溢价**:苏州园区宅地溢价率重回15%,**地价信号先于房价反弹** ---房价会暴涨吗?三个被忽视的数据
1. **居民收入增速**:2023年全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5.1%,低于过去十年均值7.8%,**购买力天花板压制房价** 2. **二手房挂牌量**:北京链家挂牌量突破15万套,创历史新高,**“卖一买一”链条仍脆弱** 3. **租售比**:厦门岛内租售比1:900,远超国际警戒线1:300,**投资回报率低迷抑制投机** ---自住与投资的分化策略
**自住** - **核心逻辑**:锁定学区、地铁、三甲医院三公里内资产,**抗跌属性优先于增值** - **时机选择**:房贷利率低于LPR-20BP(如当前广州首套4.1%)时,可提前锁定长期成本 **投资** - **底线思维**:年化租金回报≥3%且未来五年人口增速≥2%的城市才值得考虑 - **产品类型**: - **一线城市核心区小户型**:流动性最佳 - **强二线城市改善盘**:110-144㎡四房,**承接“卖旧买新”置换潮** ---风险预警:三类房子坚决回避
- **远郊文旅盘**:惠州大亚湾、昆明阳宗海等,**二手市场几乎零成交** - **非学区老破大**:房龄超25年且无电梯,银行评估价打七折,**流动性枯竭** - **三四线新区**:规划中的CBD、高铁新城,**人口导入不及预期导致长期阴跌** ---2024年操作清单:从看房到过户的五个关键动作
1. **查房企“白名单”**:优先选择万科、保利、华润等“绿档”房企,避免烂尾风险 2. **砍价锚点**:以同小区近三个月最低成交价再降5%为底线,**利用高库存窗口期** 3. **贷款策略**: - 首套:选择固定利率,锁定未来加息风险 - 二套:用“抵押贷”替代按揭,利率可低至3.8% 4. **合同陷阱**:附加条款需注明“交房后90天内若学区划片调整可退房” 5. **税费节点**:满二唯一可免增值税,**尽量让卖家承担个税以降低成本** ---未来五年:房地产的新角色
- **从“经济发动机”到“稳定器”**:GDP贡献率将从7%逐步降至3%,**但仍是地方财政关键支柱** - **从“全民投资品”到“分层消费品”**:保障房、商品房、租赁房三元格局成型,**刚需靠保障、改善靠市场** - **从“高周转”到“慢运营”**:开发商利润率降至5%-8%,**比拼产品力与服务而非土地红利** --- **自问自答** **Q:房产税试点会扩大吗?** A:2024年试点城市大概率增加,但起征点可能设为“人均60㎡”,**对二套以内家庭影响有限**。 **Q:房价如再跌20%会系统性风险吗?** A:银行压力测试显示,房价跌30%时不良率仅升至3.4%,**低于4%的警戒线**,政策工具箱仍有空间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