显示行业到底还有没有增长空间?
答案是肯定的。从全球范围看,2023-2028年复合年增长率仍保持在7.3%左右,主要驱动力来自车载显示、AR/VR头显、医疗影像三大增量市场。传统电视与手机面板虽然增速放缓,但超大尺寸、高刷新率、低功耗的升级需求,让面板厂依旧有利润可挖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哪些技术路线正在悄悄改变格局?
1. Micro-OLED:AR/VR的“黄金搭档”
- 像素密度>3000 PPI,解决纱窗效应
- 苹果Vision Pro采用后,2024年供应链订单量同比翻三倍
2. QD-OLED:高端电视的新宠
- 色域覆盖BT.2020的90%以上
- 三星、索尼两大品牌2023年合计出货180万台,2024年预计破400万台
3. Micro-LED:终极显示技术的商业化临界点
- 2025年成本有望降至每英寸8美元,进入车载中控与可穿戴市场
- 巨量转移良率已突破99.999%,量产瓶颈基本打通
供应链正在发生哪些微妙变化?
过去“韩国双雄+中国台系”的垄断正在被打破。京东方、TCL华星、深天马在柔性OLED的市占率合计已超38%;上游材料端,默克、UDC、住友化学的专利壁垒虽高,但国产替代率正以每年5-7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。
车载显示为何成为下一个金矿?
一辆新能源车平均搭载3.2块屏幕,高端车型甚至超过7块。需求侧三大特征:
- 尺寸:10-15英寸中控屏成标配
- 形态:曲面、可卷曲、透明显示开始量产
- 功能:AR-HUD对亮度>10000 nits的Micro-LED需求激增
投资人最关心的问题:盈利拐点何时出现?
面板厂的折旧高峰已过,2024年Q2开始OLED业务毛利率有望回升至15%以上。关键变量:
- 稼动率:8.5代线OLED产线若维持85%以上稼动率,单季度可贡献2亿美元净利润
- 价格:55英寸OLED面板2023年均价510美元,2024年预计下探至450美元,刺激需求
中小企业如何切入显示赛道?
方案一:聚焦细分模组
为医疗设备提供高色准、防眩光、抗菌涂层的定制化显示模组,毛利率可维持35%以上。
方案二:布局驱动芯片
AMOLED驱动IC目前国产化率不足10%,28nm HV工艺的国产替代窗口期至少还有3年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政策与环保变量会带来哪些黑天鹅?
欧盟2025年将强制执行《无镉量子点限制令》,含镉QD-OLED出口成本增加8-12%;国内“双碳”目标推动低功耗IGZO与LTPO技术渗透率,2026年有望达到65%。
消费者真正愿意为哪些体验买单?
调研显示,75%的高端用户愿为“阳光下可读”支付溢价,62%的游戏玩家把“240Hz以上刷新率”列为换机首要因素。这意味着:
- 户外可视技术(如叠层OLED+抗反射涂层)将成为旗舰手机标配
- 电竞显示器市场2024年规模将突破55亿美元
写在最后:如何抓住下一波红利?
紧盯两条主线:一是“场景创新”,凡是能把屏幕嵌入到新场景(车载、医疗、工业)的厂商,都能享受2-3年的高溢价;二是“材料突破”,谁能把Micro-LED成本降到LCD的1.5倍以内,谁就拥有定义下一代显示的权力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