砌块的未来发展趋势_砌块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

新网编辑 5 0

砌块为何成为建筑行业的新宠?

在“双碳”战略与装配式浪潮的双重推动下,砌块正从传统填充材料升级为绿色低碳的核心结构单元。它兼具轻质、高强、保温、防火、可循环五大优势,恰好切中了开发商“降本增效”、政府“节能减碳”、住户“舒适安全”的三方痛点。

砌块的未来发展趋势_砌块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--

砌块的未来发展趋势:三大技术路线正在并行

1. 材料升级:从“水泥+砂”到“固废+高分子”

传统混凝土砌块正在被高性能复合砌块取代:

  • 固废基砌块:利用粉煤灰、炉渣、建筑弃土替代天然砂石,固废掺量已突破70%,既消纳垃圾又降低原料成本。
  • 高分子改性砌块:掺入EVA、SBR等聚合物微粉,抗折强度提高40%,吸水率下降60%,彻底解决“冻融开裂”顽疾。
  • 3D打印级砌块:粒径分布与流变性能专为打印头设计,现场可打印异形墙体,减少砌筑人工30%以上。

2. 结构一体化:砌块自带“保温+承重”双功能

市场不再满足于单一功能,复合保温一体化砌块快速放量:

  • 内置石墨聚苯板或真空绝热板,传热系数K值≤0.12 W/(㎡·K),满足被动房标准。
  • 外层3D织物增强,抗冲击性能达到10J,可直接贴瓷砖无需额外挂网。
  • 榫卯式干法砌筑,灰缝厚度降至2 mm,整体墙厚减少15%,增加套内得房率。

3. 智能制造:数字孪生工厂让成本再降8%

头部企业已部署数字孪生生产线

  • 原料含水率、颗粒级配在线检测,自动调整配比,废品率从3%降至0.5%。
  • 机器人码垛+AI视觉质检,单班用工减少50%,人均年产突破1.2万m³。
  • 区块链溯源码打印在每块砌块上,质量终身可追溯,助力政府工程招投标加分。
---

砌块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:五大场景全面开花

场景一:装配式低层住宅——“像搭积木一样盖房”

轻集料混凝土砌块配合薄灰缝砂浆,三层别墅主体仅需3天,比传统砖混节省工期60%。在四川、云南等抗震设防8度区,已建示范项目经受住6.4级地震考验,墙体无可见裂缝。

场景二:高层剪力墙填充——“减重不降标”

密度等级600~800 kg/m³的陶粒砌块,每平米墙重减轻45%,直接降低基础造价8%。深圳某200 m超高层项目采用该方案后,桩基数量减少15%,混凝土用量节省1.2万m³。

砌块的未来发展趋势_砌块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场景三: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——“一块砌块就是一道保温系统”

河北高碑店列车新城全部采用石墨改性砌块+真空绝热芯材,全年采暖制冷能耗≤15 kWh/(㎡·a),比传统建筑节能90%,运行费用每年每平米仅9元。

场景四:既有建筑改造——“免拆保温”利器

薄型装饰一体化砌块(厚度50 mm)通过锚栓固定在老墙外侧,一次施工完成保温、饰面、防水三重功能,北京老旧小区改造中,单栋工期缩短至10天,居民无需外迁。

场景五:临时与应急建筑——“可重复周转100次”

采用高强PP-混凝土复合砌块,拆装损耗率<1%,汶川地震后建设的应急学校,十年内已周转至西藏、青海等地,累计服务超2万名学生。

---

行业痛点与破解之道:四个自问自答

问:砌块强度够了,会不会太脆?

答:通过纤维增强技术,在搅拌阶段均匀掺入0.2%体积比的PVA纤维,断裂能提高3倍,冲击试验中可承受1 kg钢球2 m自由落体无贯穿裂纹。

问:固废掺量高,放射性是否超标?

答:依据GB 6566-2010,粉煤灰、炉渣等原料需先进行放射性核素检测,内照射指数IRa≤1.0、外照射指数Iγ≤1.3方可使用,目前头部企业每批次原料均送第三方复检并公开报告。

砌块的未来发展趋势_砌块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前景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问:一体化砌块现场切割会破环保温层吗?

答:工厂预置“V型断热桥”切割线,现场只需沿标线手锯即可,切口处喷涂聚氨酯泡沫填缝,热桥影响可忽略,已通过-20℃~50℃冻融循环300次测试。

问:造价会不会比普通砌体高太多?

答:以200 mm厚复合保温砌块为例,综合单价约180元/㎡,虽比普通加气块高30元,但节省保温层、粘接砂浆、人工及后期能耗,全生命周期成本反而低15%。

---

政策与市场双重驱动:2025年规模剑指5000亿元

住建部《“十四五”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规划》明确要求:到2025年,绿色建材应用比例≥50%,砌块作为最易量产的绿色品类,将率先受益。叠加老旧小区改造每年5亿㎡、装配式建筑占比30%的硬指标,券商测算行业复合增速将达18%,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

---

企业如何抢占先机?三步行动清单

  1. 技术卡位:与高校共建“固废高值化利用联合实验室”,申请绿色建材三星认证,抢占政府项目优先采购权。
  2. 产能布局:围绕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三大都市圈,半径300 km内布设智能化生产基地,运输成本控制在50元/m³以内。
  3. 数字营销:在抖音、B站发布“一块砌块的碳足迹”系列短视频,用LCA数据直观展示减碳效果,吸引Z世代设计师主动选用。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