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打水在货架上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,从便利店到高端超市,气泡的嘶嘶声似乎成了都市人新的“解压按钮”。但站在投资与消费两条交叉路口,大家最关心的无非两件事:市场到底有多大?到底该买谁家的?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把这两个疑问拆成可落地的信息。

一、苏打水市场到底有多大?
1. 规模增速:两位数狂奔的“小赛道”
2023年中国苏打水零售端规模约168亿元,过去五年复合增速18.7%,远高于碳酸饮料的3%。驱动因素有三:
- 减糖政策:2022年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再次下调每日糖摄入建议,间接把无糖气泡水推向C位。
- 渠道下沉:蜜雪冰城、古茗等现制茶饮门店把苏打水作为基底,教育了三四线年轻人。
- 功能细分:从单纯“0糖0脂”延伸到“0糖+膳食纤维”“0糖+益生元”,客单价顺势抬高。
2. 未来五年空间:天花板在哪里?
按照欧睿预测,2028年市场规模将逼近350亿元。关键变量是家庭渗透率:目前每百户城市家庭仅27%常备苏打水,而日本已达61%。只要渗透率每年提升3个百分点,就能带来约50亿元增量。
二、苏打水哪个品牌好?
1. 头部阵营:三足鼎立还是一超多强?
把市占率拆开看,2023年线下渠道CR3为:
- 元气森林:31%,靠“赤藓糖醇+日系包装”杀出血路,但2024年面临“涨价+渠道窜货”双重考验。
- 农夫山泉苏打气泡水:24%,依托260万终端网点,用“水源地故事”打差异。
- 可口可乐AH!HA!:12%,国际品牌背书,但口味本土化不足,华南以外动销一般。
2. 黑马梯队:谁在悄悄长大?
别忽视区域玩家:
- 汉口二厂含气苏打水:2023年湖北单省销量破1.2亿瓶,靠“国潮玻璃瓶”切中拍照经济。
- 好望水“望山楂”气泡款:把山楂果汁与苏打水做1:3配比,复购率高出行业均值18%。
- 果子熟了“气弹”系列:便利店冷柜专供,单瓶毛利比元气森林高0.8元,经销商推力强。
三、消费者到底在为什么买单?
1. 口感阈值:气泡强度决定复购
实验室测试显示,CO₂含量在4.0~4.5GV时,消费者“爽感”评分最高;超过5.0GV则喉咙刺激感陡增。元气森林早期因气泡过足导致差评,2023年悄悄下调到4.2GV,退货率下降9%。

2. 配料表长度:越短越贵
对比三款主流产品:
- 元气森林:水、赤藓糖醇、二氧化碳、柠檬酸、食用香精(5项)
- 农夫山泉:水、二氧化碳、碳酸氢钠、氯化钾(4项)
- 可口可乐AH!HA!:水、二氧化碳、天然香料、柠檬酸钾、抗氧化剂(5项)
配料表每减少一项,终端零售价可上浮0.3~0.5元,因为“清洁标签”已成高端心智。
四、渠道暗战:谁在掌控冰柜?
1. 便利店:SKU精简背后的博弈
全家、罗森对苏打水SKU实行“3+2”原则:3个常规口味+2个季节限定。想挤进冰柜,品牌需支付单店2000~5000元/年陈列费。元气森林2024年计划砍掉20%低周转SKU,把资源集中到白桃、夏黑葡萄两款。
2. 餐饮端:现制茶饮的“隐形战场”
古茗、书亦烧仙草用苏打水替代传统苏打汽水,单杯成本增加0.6元,但客单价可抬高2元。品牌方通过“反向定制”要求厂家降低甜度,以适配茶饮调配需求。
五、投资视角:还能不能进场?
1. 上游成本:赤藓糖醇价格波动
2023年Q2赤藓糖醇报价曾从1.8万元/吨暴跌至0.9万元/吨,导致元气森林毛利率回升4个百分点。但2024年玉米深加工产能收缩,价格又反弹至1.4万元/吨。新品牌若无法锁定长单,成本优势将被稀释。

2. 细分切口:功能型苏打水
日本三得利“Fiber+”系列含膳食纤维,单瓶零售价9.9元仍年销20亿元。国内已有品牌跟进:
- 每日膳道:添加抗性糊精,主打“餐后一瓶”场景。
- 轻汽:每瓶含3g胶原蛋白肽,瞄准女性下午茶。
这类产品毛利率可达55%以上,但需承担教育市场的前期费用。
六、未来三年三大预判
预判一:价格战降温,价值战升温——2024年起头部品牌将减少买赠,转向“水源地+功能成分”叙事。
预判二:区域乳企跨界打劫——新希望、君乐宝等拥有冷链优势,可能推出“低温活菌苏打水”。
预判三:便利店自有品牌崛起——全家已测试“Fami苏打水”,定价3.5元,比元气森林低30%,预计2025年覆盖华东2000店。
把镜头拉远,苏打水不过是饮料行业“健康化”浪潮里的一朵浪花,但正是这朵浪花,让渠道、资本、消费者同时卷了进来。看懂规则的人,才能在嘶嘶作响的气泡声中,听见钱包鼓起来的声音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