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大家都在关心饮料市场前景?
过去三年,全球饮料零售额年均增速保持在5.7%,其中**中国市场的复合增速高达8.9%**。资本、渠道、消费者三方同时加码,让这个看似传统的赛道重新焕发活力。要问“饮料市场前景怎么样”,答案已经写在数据里:规模继续扩大,但**结构正在剧烈洗牌**。

2024年健康饮料趋势到底指哪些品类?
1. 无糖茶:从“去糖”到“加功能”
- 东方树叶、三得利之后,**“无糖+茶多酚≥500mg”**成为新门槛;
- 添加L-茶氨酸、γ-氨基丁酸,主打“舒缓焦虑”场景;
- 冷萃工艺让保质期缩短至45天,倒逼冷链渠道升级。
2. 植物基蛋白饮:燕麦奶只是开胃菜
- **豌豆、鹰嘴豆、火麻仁**三大新原料成本下降30%,口感更接近乳脂;
- 星巴克、瑞幸全面替换燕麦奶为“混合植物基”,带动B端需求;
- 每100ml蛋白质含量≥3.3g,才能贴上“高蛋白”标签。
3. 气泡水+电解质:运动场景细分再细分
- 传统运动饮料钠含量过高,**低钠气泡电解质水**切中轻运动人群;
- 添加BCAA、维生素B6,定价区间6~8元,与可乐持平;
- 抖音直播间“运动完第一口”话术,转化率提升2.4倍。
谁在推动这场健康饮料革命?
消费者画像:Z世代的“既要又要”
18-29岁人群贡献了**无糖茶62%的销量**,他们要求:
- 配料表干净:≤5种成分,拒绝阿斯巴甜;
- 情绪价值:瓶身文案必须“能发朋友圈”;
- 即时满足:外卖平台30分钟送达,冰度可选。
渠道变革:便利店冷柜成“兵家必争”
全家、罗森把**黄金二层冷柜**租金提高40%,只为争夺无糖茶前排位置;
社区团购则反向定制“1L家庭装”,价格比便利店低25%,**月销百万瓶**。
品牌如何抓住2024年健康饮料趋势?
产品侧:做减法也要做加法
- 减法:砍掉果葡糖浆、人工色素,**“清洁标签”**是底线;
- 加法:每瓶添加≥10亿CFU益生菌,或≥50mg胶原蛋白肽,**功能溢价可达50%**。
营销侧:把“健康”翻译成“日常”
元气森林用“0糖0脂0卡”打开认知后,**“无糖不等于无味道”**成为新传播点;
好望水则把“山楂+陈皮”包装成“解腻神器”,绑定火锅场景,**线下试饮转化率38%**。
供应链:柔性生产决定生死
传统饮料厂换线需要72小时,**新一代无菌冷灌装设备**缩短至4小时;
小批量5000瓶即可起订,让**区域化口味测试**成本从50万降到5万。
未来三年还有哪些隐藏机会?
1. 银发经济:低糖高钙植物奶
6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22.8%,**“低糖+高钙+易吸收”**成为刚需;
伊利、蒙牛已推出“中老年燕麦奶”,但**渠道仍集中在药店**,便利店空白明显。

2. 情绪饮料:助眠、提神两极分化
- 助眠:添加茶氨酸、褪黑素,**夜间场景**定价12元/瓶;
- 提神:绿咖啡豆提取物+牛磺酸,**电竞馆专供**毛利率70%。
3. 环保包装:rPET瓶的合规红利
2025年欧盟强制要求饮料包装含30%再生塑料,**国内头部品牌已提前锁定rPET产能**;
使用100%rPET的矿泉水瓶,**终端售价可提升20%**,消费者愿为环保买单。
自问自答:现在入局还来得及吗?
问:巨头林立,新品牌如何突围?
答:切细分场景。比如针对“熬夜写代码”人群推出“低糖人参气泡水”,用B站UP主测评种草,**单条视频带货10万瓶**。
问:健康饮料是不是伪需求?
答:看复购率。无糖茶TOP3品牌复购率58%,高于可乐的43%,**健康不是噱头,是持续动销的核心**。
问:2024年最大的风险是什么?
答>政策。新加坡已试点饮料分级制度,**含糖量C级以上禁止广告**,国内若跟进,配方库必须提前准备“降糖方案”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