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购行业现状:从“千团大战”到“剩者为王”
十年前,团购网站一夜之间遍地开花,“千团大战”成为互联网最热闹的赛道。如今,活下来的平台屈指可数:美团、拼多多、抖音团购、快手本地生活。市场看似被巨头垄断,实则下沉市场与细分场景仍在高速增长。

为什么现在还有人问“团购还能做多久”?
疑问背后,是三个焦虑:
- 流量红利见顶,获客成本飙升;
 - 平台抽佣提高,商家利润被挤压;
 - 消费者越来越“精”,比价、薅羊毛成常态。
 
但数据不会说谎:QuestMobile报告显示,2023年本地生活团购GMV同比增长38%,其中县域市场贡献超一半增量。答案显而易见——团购不是不能做,而是必须换打法。
未来五年,团购靠什么继续增长?
1. 下沉市场:县域与乡镇的“空白地图”
一二线城市用户早已被教育完毕,县域10亿人口的消费升级才是新金矿。以美团为例,2023年县域团购订单量同比增长92%,奶茶、美甲、儿童乐园成为TOP3品类。
2. 场景细分:从“餐饮券”到“万物皆可团”
传统团购=餐饮+电影,现在:
- 景区套票:抖音团购带火“9.9元景区门票”;
 - 家政服务:58到家推出“3小时深度保洁团”;
 - 汽车保养:途虎养车“99元小保养”月销百万单。
 
3. 技术迭代:AI选品+直播核销
抖音团购的“爆款公式”:AI根据LBS热度推荐商品→达人直播种草→用户到店核销。这套流程让单店ROI提升300%,复购率提高40%。

中小玩家如何切入?避开巨头的“正面战场”
策略一:做“垂直团购”
案例:某三线城市团队专注“宠物团购”,联合本地20家宠物店推出“99元洗护套餐”,半年做到月流水80万,秘诀是精准社群运营——每个小区一个“铲屎官微信群”。
策略二:做“代运营”
大量传统商家不会拍短视频、不会做套餐设计。代运营公司帮商家做抖音团购,抽佣10%-15%,轻资产、低风险。山东某代运营团队仅服务火锅店,年利润超500万。
策略三:做“供应链反向团购”
以社区团购为基础,升级“预售+到店自提”模式。例如:预售99元5斤的榴莲,用户凭核销码到水果店提货,水果店获得客流,平台赚取差价。
用户最关心的三个问题
Q1:现在做团购,启动资金要多少?
答:0元也能起步。用抖音团购的“免费入驻”政策,先找3-5家愿意合作的商家,利润分成谈妥即可。唯一成本是拍视频的手机和时间。
Q2:如何避免“爆单却亏钱”?
答:设置阶梯价格。例如:原价100元的套餐,团购价79元,但限制“每日限量50份”,超出部分按89元结算。既制造稀缺感,又保住利润。
Q3:平台抽佣越来越高怎么办?
答:把公域流量导入私域。核销时引导用户加微信,后续推会员储值卡。某美甲店用这招,一年私域复购占比达60%,完全摆脱平台依赖。
2024年值得关注的三大趋势
- AI自动生成套餐文案:输入“川菜+2人餐”,10秒生成10条爆款标题;
 - “团购+外卖”融合:到店吃不完?一键转外卖,商家增收20%;
 - 政府补贴入场:多地商务局推出“团购消费券”,平台流量倾斜明显。
 
写在最后:团购的终局不是“消失”,而是“进化”
从PC时代的“低价券”到移动时代的“内容种草”,团购的核心始终是用规模换低价,用低价换流量。只要本地商家需要客流、消费者需要实惠,这个行业就永远不会消亡。唯一需要警惕的,是停止迭代的人。
    			
    		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