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块固态硬盘到底能用几年?
“**固态硬盘寿命多久**”几乎是每个准备升级存储的人最先问的问题。答案是:主流消费级TLC颗粒的SSD,在每天写入50 GB数据的前提下,**理论寿命可达8-10年**。换算成TBW(Terabytes Written),常见1 TB TLC盘的TBW值在600 TB左右,普通人一年写入量往往不到10 TB,所以**“写到报废”的概率远低于“被换代淘汰”**。

决定寿命的四大核心参数
- 闪存类型:SLC>MLC>TLC>QLC,寿命依次递减,价格依次递减。
- TBW/ DWPD:TBW越高越好;DWPD≥1即可满足家用。
- 主控与缓存:优秀主控(如Phison E18、Samsung Elpis)能均衡磨损,延长寿命。
- 温度控制:长期高于70 °C会加速老化,**散热马甲或主板自带散热片必不可少**。
固态硬盘怎么选?先问自己三个问题
1. 主要用途是什么?
- 纯系统盘:256 GB-512 GB PCIe 3.0足够,**顺序读写3000 MB/s左右就能秒开软件**。 - 游戏仓库盘:1 TB起步,**PCIe 4.0顺序5000 MB/s以上**可缩短读图时间。 - 视频剪辑/4K渲染:2 TB以上,**带独立缓存+高TBW**,如三星980 Pro、铠侠RD20。
2. 主板支持哪一代PCIe?
- Intel 10代/AMD 300系:最高PCIe 3.0×4,买PCIe 4.0盘会降速运行,**性价比反而降低**。 - Intel 11代+/AMD 500系:直接上PCIe 4.0,**顺序读写翻倍,差价已不足百元**。
3. 预算与容量如何平衡?
同价位下,**容量优先于速度**。举例: - 700元能买1 TB PCIe 3.0,也能买500 GB PCIe 4.0。 - 实际体验差距:日常打开Photoshop只差0.3秒,但容量翻倍可少装一块机械盘,**整体流畅度提升更明显**。
2024年值得关注的五款SSD横评
型号 | 闪存 | 顺序读/写 | TBW(1 TB) | 参考价 |
---|---|---|---|---|
三星 990 Pro | TLC | 7450/6900 MB/s | 600 TB | ¥799 |
西数 SN850X | TLC | 7300/6300 MB/s | 600 TB | ¥749 |
致态 TiPlus7100 | TLC | 7000/6000 MB/s | 400 TB | ¥599 |
铠侠 RC20 | TLC | 2100/1700 MB/s | 400 TB | ¥469 |
金士顿 NV2 | QLC | 3500/2100 MB/s | 320 TB | ¥429 |
结论:预算充足选**三星990 Pro**;追求性价比选**致态TiPlus7100**;老平台升级选**铠侠RC20**。
延长SSD寿命的实战技巧
- 保留10%以上未分区空间:主控会把空白块用作磨损均衡,**容量越富余,写入放大越低**。
- 关闭磁盘碎片整理:Win10/11已自动识别SSD并停用,但老系统需手动检查。
- 启用TRIM:命令提示符输入
fsutil behavior query DisableDeleteNotify
,返回0即已开启。 - 固件升级:每半年查看官网,**修复兼容性Bug同时优化垃圾回收效率**。
- 避免满盘写入测试:跑分软件连续写入数百GB会快速消耗TBW,**日常无需频繁跑分**。
QLC会取代TLC吗?
目前QLC在**大容量低成本**场景优势明显,4 TB QLC盘已跌破千元。但QLC的TBW普遍只有TLC一半,**写入延迟也更高**。因此,**系统盘仍建议TLC起步**,QLC更适合冷数据仓库或游戏备份盘。

二手SSD能不能买?
能,但务必用CrystalDiskInfo查看“通电次数、通电时间、写入量”三项。 - 通电次数<50次、写入量<1 TB:基本可视为准新盘。 - 写入量超过TBW的30%:价格需低于新品50%才值得考虑,否则风险过高。
未来三年SSD技术展望
- **PCIe 5.0普及**:2025年主板将全系标配,顺序读写破10 GB/s,但需主动散热。 - **PLC闪存量产**:5 bit/cell,容量再增25%,寿命或降至QLC一半,**仅适合数据中心**。 - **国产颗粒崛起**:长江存储232层X3-9070已追平国际一线,**价格有望再降20%**。
装机清单示范:不同预算如何搭配SSD
3000元入门办公:铠侠RC20 500 GB + 机械盘1 TB,系统秒开,资料有备份。 6000元主流游戏:致态TiPlus7100 1 TB + 机械盘2 TB,游戏读图快,预算不超标。 10000元创作工作站:三星990 Pro 2 TB×2组RAID 0,顺序读写破14 GB/s,4K剪辑无压力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