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,中国童装市场站在消费升级的风口,二孩政策全面落地、家庭可支配收入持续攀升,让“童装”成为服装产业里增速最快的细分赛道。很多创业者、投资人、传统成衣老板都在问:2017年童装行业前景怎么样?童装品牌如何突围?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拆解。

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?
根据Euromonitor数据,2016年中国童装市场规模已突破1500亿元,2017年预计达到1750亿元,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2%左右,**高于女装、男装及运动服饰**。
为什么增速这么快?
• **二孩政策**:2016年出生人口1786万,2017年预计超过1800万,新生儿红利直接带动0-3岁婴童装需求。
• **消费升级**:80、90后父母更舍得为孩子花钱,客单价从2012年的80元提升到2017年的135元。
• **场景细分**:日常、校园、运动、礼服、亲子装等多元场景,让“一个孩子多套衣服”成为常态。
谁在主导竞争格局?
2017年童装赛道呈现“**三足鼎立+新锐突围**”的格局:
1. **国际大牌**:Nike Kids、Adidas Kids、ZARA Kids凭借品牌溢价和全球供应链,占据一二线城市核心商圈。
2. **本土成人装延伸**:巴拉巴拉(森马)、安奈儿、Mini Peace(太平鸟)利用原有渠道快速下沉,门店数量均超过2000家。
3. **垂直童装品牌**:英氏、水孩儿、小猪班纳专注细分品类,用安全面料和IP联名打动妈妈群体。
4. **淘品牌&设计师品牌**:辰辰妈、初礼、Papa通过微博、小红书种草,以柔性供应链实现小单快反,2017年双11童装TOP10中淘品牌占4席。
2017年童装行业前景怎么样?
一句话:**高增长、高分散、高迭代**。
• **高增长**:预计2020年市场规模将突破2500亿元,童装渗透率(童装支出占家庭服装支出比)从2016年的8%提升到2020年的12%。
• **高分散**:TOP10品牌市占率仅15%,远低于成人装的30%,意味着**新品牌仍有机会**。
• **高迭代**:消费者每季换新频率达4-6次,库存周转天数仅90天,**快反能力决定生死**。
童装品牌如何突围?
1. 精准锁定“妈妈经济”
购买决策者是25-35岁的妈妈,她们关注什么?
• **安全**:A类标准、无荧光剂、环保印染是底线。
• **颜值**:INS风、莫兰迪色、亲子搭配照出片率高。
• **便利**:线上看测评、线下摸面料、小程序一键复购。
案例:巴拉巴拉2017年推出“智能试衣镜”,扫码即可看3D搭配,门店转化率提升18%。
2. 用IP联名制造社交货币
2017年最火的联名是**小猪佩奇+童装**。
• 安奈儿×佩奇:限量款首发3分钟售罄,客单价提升40%。
• 优衣库×迪士尼:UT系列童装年销200万件,复购率超50%。
提示:IP选择要匹配品牌调性,**避免侵权风险**,建议与授权方签2-3年长约。

3. 全渠道“场”的升级
线下:
• **场景化陈列**:把店铺变成“儿童游乐场”,增设绘本角、滑梯,停留时间延长30%。
• **快闪店**:在购物中心中庭做“冰雪奇缘”主题快闪,7天销售额抵普通门店2个月。
线上:
• **直播+社群**:淘宝直播“辰辰妈”单场带货500万元,社群秒杀转化率25%。
• **小程序分销**:招募1000名妈妈KOC,佣金10%,实现低成本裂变。
4. 柔性供应链降库存
传统童装平均库存周转180天,2017年突围品牌怎么做?
• **前端**:用预售+众筹测款,首批订单量降低50%。
• **后端**:与工厂签“小单快返”协议,15天补货,售罄率提升到85%。
• **数据**:接入阿里“生意参谋”,实时监控区域、尺码、颜色动销,减少断码。
5. 三四线城市“下沉”打法
一二线城市竞争白热化,2017年增量在县城。
• **价格带**:主力价位59-129元,比巴拉巴拉低20%。
• **渠道**:母婴店、文具店、药店异业联营,租金仅为购物中心的1/5。
• **营销**:广场舞大妈地推、幼儿园园长团购、快手短视频投放,ROI可达1:5。
未来三年还有哪些机会?
• **功能性童装**:防晒、防蚊、温控面料,溢价可达30%。
• **大童市场**:8-14岁少年装目前供给稀缺,预计2020年规模超600亿元。
• **可持续时尚**:有机棉、再生涤纶、旧衣回收计划,吸引环保妈妈。
2017年的童装战场,拼的是**洞察妈妈需求的速度**、**IP资源整合的能力**和**供应链柔性的深度**。谁能把这三点做到极致,谁就能在1750亿的大蛋糕里切下属于自己的那一块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