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司背景与发展历程
上海浦东环保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,是浦东新区最早一批专注生态环境治理的国有控股企业。从最初单一的工业废水处理,到如今覆盖固废资源化、土壤修复、大气治理、智慧环保平台四大核心板块,公司见证了浦东从农田到国际金融中心的绿色蝶变。

核心业务板块深度拆解
1. 工业废水处理:技术壁垒如何建立?
问:浦东环保在工业废水领域凭什么领先?
答:“三级处理+零排放”工艺包。公司自主研发的“臭氧催化氧化+MBR+反渗透”组合技术,已在张江、临港两大园区落地,实现重金属去除率≥99.5%,中水回用率≥85%。
2. 固废资源化:垃圾如何变“城市矿山”?
• 废塑料化学回收:年处理量6万吨,产出裂解油可直接供园区企业作为燃料;
• 电子废弃物拆解:采用负压收集系统,确保贵金属回收率提升20%;
• 危废协同处置:与医药、化工企业签订“点对点”协议,年消纳量达12万吨。
3. 土壤修复:化工厂搬迁后土地如何重生?
问:修复一块污染地块需要多久?
答:以原高桥化工厂为例,原位热脱附+生物强化联合技术将修复周期从5年压缩至18个月,修复后土壤苯并芘浓度降至0.3mg/kg以下,达到《上海市场地土壤健康风险筛选值》一类用地标准。
智慧环保平台:数据如何驱动决策?
公司开发的“浦环云”平台接入237家企业、1432个监测点位,实时采集COD、VOCs、颗粒物等数据。当某企业排放异常时,系统自动触发三级预警:
1. 企业端APP推送整改清单;
2. 园区网格员30分钟内到场核查;
3. 环保部门启动执法联动。
典型案例:从“黑臭河”到“生态廊道”
张家浜河道治理项目曾面临三大难题:
• 底泥重金属超标3倍;
• 沿岸餐饮污水直排;
• 无生态补水水源。
浦东环保采用“清淤+微生物菌剂+人工湿地”组合方案:
- 清淤后底泥经稳定化处理制成陶粒,用于河岸绿化;
- 安装15套智能分流井,实现雨污精准截流;
- 利用中水回用系统每日补充1.2万吨生态基流。
项目竣工后,张家浜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,白鹭回归成为市民打卡点。

合作模式:政府、企业、公众如何共赢?
• PPP模式: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项目,政府出资30%,社会资本占比70%,运营期28年;
• EPC+O:为巴斯夫化工园区提供“设计-建设-运营”全生命周期服务,客户无需自建环保团队;
• 环保管家: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年度套餐,包含检测、培训、应急预案编制等12项服务,成本比企业自建部门降低40%。
未来布局:双碳目标下的新赛道
问:浦东环保如何抓住碳中和机遇?
答:三大方向已明确:
1. 碳资产管理:开发CCER项目,2024年计划完成50万吨碳汇交易;
2. 氢能产业链:利用工业副产氢提纯技术,为临港氢能公交供应燃料;
3. 碳捕集利用:在宝钢基地试点二氧化碳矿化制建材,年封存规模10万吨。
客户评价与行业口碑
“从2018年合作至今,浦东环保帮我们减少了60%的危废处置费用。”——某知名药企EHS总监
“他们的土壤修复团队能在72小时内完成场地调查,这种响应速度在行业内罕见。”——浦东新区生态环境局技术处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