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是什么?为什么必须做?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,全称为环境影响评价,是对公司新建、改建、扩建项目在规划、建设和运行阶段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系统预测、分析与评估,并提出减缓措施的技术文件。国家《环境影响评价法》规定,凡列入《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》的项目,必须依法报批环评文件,否则不得开工建设。
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流程分几步?
环评不是“一锤子买卖”,而是分阶段推进:
- 前期准备:收集项目可研、选址意见书、用地预审意见等基础资料。
- 现状调查:对大气、地表水、地下水、噪声、土壤、生态等环境要素进行现状监测。
- 影响预测:利用模型预测项目排放的废气、废水、固废、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范围与程度。
- 措施论证:提出废气治理、废水处理、噪声控制、固废处置、风险防范等工程与管理措施,并核算投资与运行费用。
- 公众参与:通过网站公示、现场张贴、座谈会等形式征求公众意见,编制公众参与说明。
- 技术评估:报送生态环境部门,由评估中心组织专家评审,出具专家意见。
- 批复取得: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,生态环境部门在法定时限内作出审批决定。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报告怎么写?核心框架拆解
一份合规且高质量的环评报告,通常包含以下九大章节:
- 总则:列出评价依据、评价因子、评价等级、评价范围、环境敏感目标。
- 建设项目概况:工程组成、产品方案、原辅材料、工艺流程、产污节点。
- 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:引用近三年内有效监测数据,说明区域环境质量达标情况。
-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:分施工期、运营期、退役期,逐项预测大气、水、声、固废、生态影响。
- 环境保护措施及其可行性论证:给出工艺比选、设计参数、去除效率、排放浓度,确保满足排放标准。
- 环境风险评价:识别重大危险源,设定事故情景,预测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后果,提出三级防控体系。
- 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:明确环保机构设置、制度、台账、自行监测方案、信息公开要求。
-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:量化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,分析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。
- 结论与建议:给出项目环境可行性结论,提出优化选址、工艺、布局的建议。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常见难点与破解方案
在实际操作中,企业常遇到以下三大痛点:
痛点一:选址敏感
问:项目距离最近居民区仅80米,是否会被否决?
答:通过优化厂区平面布置,将高噪声车间布置在远离敏感点一侧,并加装隔声屏障,厂界噪声可降至55dB(A)以下,满足2类声功能区标准,从而化解选址敏感问题。
痛点二:特征污染物缺标准
问:产品涉及特种有机溶剂,国内暂无排放标准怎么办?
答:参考美国EPA、欧盟BAT最佳可行技术指南,采用气相色谱—质谱联用法监测,以检出限作为管控依据,同时设置厂界无组织监控点,确保不对周边环境造成显著影响。

痛点三:公众参与质疑
问:公示期间收到200条反对意见,如何处理?
答:逐条梳理意见,召开听证会答疑,补充强化废水零排放、增设在线监测、签订环保承诺书等措施,最终取得90%以上公众支持率,顺利通过专家评审。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时间节点与费用预算
阶段 | 周期 | 费用区间 | 备注 |
---|---|---|---|
现状监测 | 7~10天 | 3~5万元 | 需避开雨天、大风天 |
报告编制 | 20~30天 | 8~15万元 | 视项目复杂程度 |
专家评审 | 5~7天 | 1~2万元 | 含会议费、专家费 |
公示及批复 | 10~15天 | 0.5万元 | 网站公示费 |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通过后的持续合规要点
拿到批文只是起点,后续必须做到:
- 三同时: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、同时施工、同时投产。
- 排污许可:在项目调试前申领排污许可证,按证排污、按证监测。
- 竣工环保验收:编制验收监测报告,公开验收意见,纳入全国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信息平台。
- 后评价:运行满五年或产能、工艺发生重大变动,需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,重新报批。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成功案例启示
2023年,合生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万吨高性能树脂项目,从启动环评到取得批复仅用时48个工作日,比法定时限压缩30%。其成功关键:
- 提前介入:在项目立项阶段即邀请环评单位参与选址比选,避开生态红线。
- 政企联动:每周与生态环境分局召开视频例会,实时解决监测布点、标准适用问题。
- 技术先进:采用RTO蓄热式焚烧炉处理有机废气,去除效率≥99%,VOCs排放浓度≤20mg/m³,优于行业标准。
- 公众透明:建立“二维码+小程序”公示平台,实时更新监测数据,公众满意度达92%。
合生实业有限公司环评常见问答
问:环评报告可以企业自己写吗?
答:须由具备相应类别的环评工程师主持编制,并加盖环评机构公章,个人或企业无资质不得出具正式报告。
问:环评批复有效期多久?
答:自批准之日起五年内未开工建设的,批复自动失效;项目性质、规模、地点、工艺发生重大变动,须重新报批。

问:未批先建有什么后果?
答:依据《环境影响评价法》第三十一条,责令停止建设,处以建设项目总投资额1%~5%的罚款,并可责令恢复原状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