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互联网学车突然爆发?
过去三年,全国新增互联网驾培平台超过120家,资本累计投入超50亿元。根本原因在于传统驾校痛点太明显:排队久、收费不透明、教练态度差。而线上模式用一套系统把预约、教学、评价、支付全部打通,学员手机点几下就能搞定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?
公安部数据显示,每年新增驾驶学员超3000万人,其中18-35岁人群占比72%,正是互联网重度用户。按人均培训费4500元计算,仅C1/C2培训就是1350亿元的盘子。再加上摩托车、增驾、陪练、模拟器,整体规模轻松突破2000亿元。
互联网学车解决了哪些核心痛点?
- 价格透明:平台统一标价,杜绝“吃拿卡要”。
- 时间自由:学员自选教练、时段,碎片化练车。
- 评价公开:教练星级、学员吐槽一目了然,倒逼服务升级。
- 通过率更高:AI智能题库+VR模拟器,科二科三挂科率下降30%。
谁在领跑赛道?
第一梯队是“驾校一点通”“车轮驾考通”这类工具型App,日活均破500万;第二梯队是“派学车”“猪兼强”等自营连锁,重资产砸直营训练场;第三梯队是“滴滴学车”“高德学车”,靠流量入口做撮合平台。三种模式各有利弊,但谁能率先跑通“线上获客+线下交付”闭环,谁就能吃下最大蛋糕。
未来五年还会高速增长吗?
会,但增速会从50%降到20%。驱动因素有三:
- 政策松绑:交通部推进“计时培训、先培后付”,互联网模式天然契合。
- 技术迭代:5G+高精度地图让远程模拟驾驶更真实,降低实车训练时长。
- 下沉市场:三四线城市驾校分散,互联网平台整合效率更高。
潜在风险有哪些?
最大的坑是“合规”。部分平台用“外地班”低价揽客,结果学员被拉到外省考试,食宿成本翻倍。其次是“资金链”,重资产模式一旦融资跟不上,立刻暴雷。2022年某头部平台倒闭,未消课学员超8万人,退费纠纷至今未清。
普通人如何抓住红利?
三种路径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城市合伙人:加盟成熟平台,负责当地招生与车辆管理,毛利25%-30%。
- 教练IP化:在抖音/小红书输出教学短视频,吸粉后导流到线下私教,单人年入30万+。
- 细分服务:针对“女性学员”“夜间练车”等场景做差异化,溢价空间高达40%。
结语:别等风停了才上车
互联网学车不是昙花一现,而是驾培行业20年一遇的结构性机会。现在入场,还能吃到政策、技术、人口三重红利;三年后,市场格局固化,留给新玩家的只剩残羹冷炙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