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关注中国互联网并购?
过去十年,中国互联网公司通过并购快速扩张版图,从BAT到字节、美团,每一次交易都重塑了行业格局。读懂并购,就等于提前看懂下一个风口。

经典案例全景扫描
阿里巴巴:从电商到生态的并购路径
- 2014年收购UC优视:补足移动浏览器入口,奠定流量基础。
- 2018年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:对抗美团,布局本地生活。
- 2020年36亿美元增持菜鸟:强化物流护城河。
腾讯:社交+投资的“半并购”模式
- 2011年收购Riot Games:用《英雄联盟》打开全球电竞市场。
- 2016年86亿美元收购Supercell 84.3%股权:手游收入暴增。
- 2021年27亿元收购搜狗:搜索与微信生态深度融合。
字节跳动:算法驱动的闪电并购
- 2017年10亿美元收购Musical.ly:TikTok全球化关键一跃。
- 2021年40亿元收购VR公司Pico:提前卡位元宇宙硬件入口。
并购后如何整合?五个核心动作拆解
1. 文化融合:先统一语言,再统一目标
阿里收购饿了么后,保留“饿了么”品牌但植入阿里土话体系,例如将“客户第一”改为“客户虐我千百遍,我待客户如初恋”,降低文化冲突。
2. 技术打通:三个月内完成账号体系对接
腾讯收购搜狗后,用微信登录替代搜狗原有账号,用户迁移率提升47%,同时开放微信搜索入口,日活增长120%。
3. 人才留存:设置“黄金降落伞”与竞业限制
美团收购摩拜时,对核心工程师开出2倍年薪+期权回购计划,同时签订18个月竞业协议,防止团队被滴滴挖角。
4. 业务协同:砍掉重复产品线
携程收购去哪儿后,下线去哪儿的机票直营业务,保留酒店比价作为流量入口,一年内整体GMV反而增长35%。
5. 数据合规:提前布局数据出境审查
字节收购Musical.ly时,将美国用户数据迁移至Oracle云,通过CFIUS审查,避免TikTok被封杀风险。

失败案例警示录
滴滴收购优步中国:价格战后遗症
2016年滴滴以70亿美元估值换股收购优步中国,但合并后补贴骤减,司机流失率飙升至60%,美团打车趁机切入,市场份额一年内从90%跌至65%。
百度收购91无线:高估入口价值
2013年百度19亿美元收购91无线,但应用分发市场迅速被手机厂商应用商店取代,三年后91助手日活不足收购时的5%,成为“最贵教训”。
---未来并购的三大趋势
趋势一:硬科技并购将爆发
随着科创板放宽并购条件,半导体、新能源、AI领域的并购案例预计增长300%,例如韦尔股份收购豪威科技的路径将被复制。
趋势二:跨境并购转向“轻资产”
受地缘政治影响,中国公司将更多收购海外技术团队而非实体业务,如米哈游在加拿大设立工作室直接挖角《刺客信条》核心策划。
趋势三:反垄断下的“曲线并购”
腾讯通过可转债+董事会席位方式投资小红书,既避免触发经营者集中申报,又深度绑定内容电商赛道。
---中小企业如何借势并购红利?
即使不是巨头,也能通过“被并购”实现逆袭:
- 卡位细分技术:如AI语音公司“出门问问”因掌握车载交互专利,被大众汽车1亿美元并购。
- 绑定生态位:微信小程序服务商“微盟”通过并购海鼎,成为零售数字化“卖水人”,市值翻4倍。
- 提前合规:数据安全公司“安恒信息”在并购前完成等保三级认证,溢价率提升25%。
最后的思考题
如果明天腾讯宣布收购你的公司,你会在协议里坚持保留哪三项权利?品牌?技术专利?还是创始团队的人事决定权?答案可能决定未来十年的命运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