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最新统计
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(CNNIC)第54次报告显示,截至2024年6月,我国互联网支付用户规模已达9.62亿,同比增长7.4%,渗透率接近68%。移动支付用户同步突破9.35亿,占网民整体的92.3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为什么互联网支付用户仍在快速增长?
1. 政策与基础设施双重驱动
- 数字人民币试点扩容:2024年新增天津、重庆等8个试点城市,带动超2200万新用户首次体验官方数字钱包。
- 5G+物联网支付场景爆发:共享充电宝、无人零售、车载ETC等场景日均交易笔数突破3亿。
2. 下沉市场成为增量主战场
三线及以下城市用户占比从2023年的41%提升至47%,县域地区扫码支付覆盖率达96%。
典型例子:贵州某县通过“政务+支付”小程序,3个月新增实名用户18万,60岁以上群体占27%。
不同支付平台用户分布对比
平台 | 月活用户(亿) | 45岁以上占比 | 跨境支付用户(万) |
---|---|---|---|
支付宝 | 8.93 | 21% | 4200 |
微信支付 | 8.76 | 19% | 3800 |
云闪付 | 4.65 | 32% | 950 |
数字人民币App | 1.20 | 28% | 120 |
用户行为三大新趋势
趋势一:小额高频场景持续下沉
2024年人均每日扫码支付次数达5.8次,其中1元以下笔数占比升至34%。早餐车、菜市场成为增长最快的场景。
趋势二:跨境支付需求激增
暑期出境游复苏带动境外扫码交易规模同比增长210%,港澳、日韩、东南亚为TOP3目的地。
趋势三:银发族成为“沉默的增量”
60岁以上用户突破8500万,其中73%首次绑卡是为了领取政府补贴或医疗报销。
---未来三年用户规模还能涨多少?
艾瑞咨询预测:
• 2025年用户规模将突破10.4亿
• 2026年渗透率有望达到75%
• 增量主要来自农村、老年群体及跨境务工人群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商户如何抓住新增用户红利?
- 下沉市场三步法:先与县域连锁超市合作→再渗透村级服务站→最后绑定本地生活公众号。
- 银发族专属通道:大字版收银界面+语音播报+纸质回执,某连锁药房采用后老年客单价提升42%。
- 跨境场景提前布局:开通多币种收款+实时汇率提醒,2024年开通该功能的中小商户订单量平均增长65%。
用户最担心的安全问题如何解决?
自问:为什么还有8%的网民拒绝使用互联网支付?
自答:核心顾虑集中在盗刷、隐私泄露、误操作三点。
- 盗刷:平台已上线“夜间锁”“跨境锁”等智能防护,2024年资损率降至0.0007%。
- 隐私:央行新规要求支付机构明示数据使用范围,违规最高罚5000万元。
- 误操作:延迟到账功能使用率升至63%,大额转账需二次人脸验证。
尾声:从“能用”到“好用”的临界点
当用户规模逼近10亿,竞争焦点正从“拉新”转向“留客”。谁能把老年用户的字体放大一毫米,谁能在县域市场多放一个收款码,谁就能在最后的增量池里舀到最肥的那勺水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