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风投现状_如何寻找下一轮独角兽

新网编辑 14 0

一、2024年互联网风投到底冷到什么程度?

全球VC募资总额同比下降32%,中国美元基金出手次数锐减45%,但人民币基金活跃度却逆势上升18%
——这并非简单的“寒冬”,而是资本结构大迁徙

互联网风投现状_如何寻找下一轮独角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二、为什么美元基金退潮,人民币基金却更活跃?

自问:美元LP担心地缘政治,人民币LP担心什么?
自答:人民币LP更担心退出通道。于是政府引导基金、产业资本、地方国资三方合力,把Pre-IPO轮估值抬高,用上市确定性对冲风险。

  • 政府引导基金:要求返投比例≥1.5倍,带动地方产业升级
  • 产业资本:CVC战略投资,锁定供应链协同
  • 地方国资:并购基金+定增兜底,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

三、当下最吸金的三大赛道与估值逻辑

1. AI原生应用:从“讲故事”到“算成本”

过去靠参数规模估值,现在VC只问单用户推理成本能否低于0.01元/次。
案例:某AIGC公司把GPU利用率从35%提升到78%,立刻拿到2亿美元B轮

2. 跨境+供应链SaaS:利润表比GMV更重要

VC不再看GMV增速,而是净利率≥15%现金转换周期<30天
典型项目:东南亚COD SaaS,用物流数据做信用评分,坏账率从8%降到2.2%。

3. 绿色算力:政策红利+强制采购

国家要求2025年新建数据中心PUE<1.25,液冷、储能、余热回收公司订单已排至2026年


四、早期项目如何拿到第一笔钱?

自问:没收入、没数据,投资人看什么?
自答:看创始团队“可验证的稀缺性”

互联网风投现状_如何寻找下一轮独角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1. 技术稀缺:顶会一作+专利壁垒
  2. 场景稀缺:与头部客户共创POC
  3. 渠道稀缺:绑定地方国资或央企供应链

技巧:用可转股债权先拿500万,里程碑触发后自动转股,降低早期估值争议。


五、成长期项目怎样避免“估值陷阱”?

案例:某社区团购C轮估值20亿美元,但单仓EBITDA仍为负,D轮无人接盘。
对策:

  • 引入产业战投,用订单换估值
  • 提前做老股转让,让早期VC部分退出
  • 设置估值调整条款(Ratchet),以收入而非GMV为锚

六、退出寒冬下的三条新路径

传统IPO通道拥挤,新项目可尝试:

  1. 并购:港股18A公司被A股主板公司收购,溢价可达40%
  2. SPAC:新加坡与港交所SPAC窗口期仍在,适合Pre-Profit Tech
  3. 老股交易平台:北京股权交易中心“基金份额转让试点”已成交23亿元

七、给创业者的三条硬核建议

1. 现金流≥12个月才有谈判权,先砍市场费用再砍研发。
2. 数据房间提前准备:客户合同、专利、供应链协议全部电子化,减少尽调拖延。
3. 双币种架构:开曼+境内VIE同时维护,随时切换美元或人民币融资通道。


八、下一轮独角兽画像:小而美、快而稳

未来三年,VC只会为“单点极致”买单:

互联网风投现状_如何寻找下一轮独角兽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技术单点:能在细分场景做到90分,而非全场景60分
  • 财务单点:正向现金流出现在B轮前,而非C轮后
  • 团队单点:核心三人必须有10年以上复合经验,而非纯互联网背景

记住:资本不再奖励“宏大叙事”,只奖励可复利的确定性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