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规模到底有多大?
全球计算机互联网产值在2023年已突破5.8万亿美元,其中云计算、人工智能、物联网三大板块贡献超过六成。中国市场的增速连续三年保持在15%以上,远超全球平均的9%。

谁在主导这场技术革命?
从企业维度看,亚马逊AWS、微软Azure、阿里云占据公有云近七成份额;从国家维度看,中美欧形成三极格局,专利、资本、人才高度集中。
- 美国:以硅谷为核心,持续输出底层芯片与操作系统
- 中国:依托庞大内需,在应用层快速迭代
- 欧洲:用GDPR等法规倒逼隐私计算技术落地
云计算为什么成为现金牛?
传统IT采购需要3~6个月交付周期,而云资源可分钟级开通。企业把CAPEX转为OPEX后,平均节省30%以上成本。再加上按需弹性扩容,电商大促期间再也不必为临时流量买硬件。
人工智能商业化走到哪一步?
目前80%的AI收入仍来自广告推荐、金融风控、智能客服三大场景。真正带来增量的,是生成式AI:GitHub Copilot让开发效率提升55%,Midjourney单月营收破2.5亿美元。
物联网的瓶颈在哪里?
全球已部署的物联网设备超过140亿,但60%处于“沉默”状态,原因有三:
- 碎片化协议导致互通成本高
- 边缘算力不足,数据回传费用昂贵
- 安全事件频发,企业不敢大规模上云
Web3是真需求还是伪风口?
2022年加密资产总市值蒸发2万亿美元,但底层技术零知识证明、分布式存储却被传统互联网巨头悄悄采用。蚂蚁链的跨境汇款、腾讯的至信链版权保护,都在用区块链解决“信任成本”问题。

人才缺口有多大?
仅在中国,算法工程师缺口就超过50万,云计算架构师缺口30万。企业给出的应届硕士年薪中位数已突破45万元,但仍有30%岗位三个月招不到人。
政策如何左右赛道?
美国《芯片与科学法案》限制对华出口14nm以下先进制程,直接推高国产GPU创业潮;中国“东数西算”工程,让贵州、内蒙古的机房上架率从40%飙升到85%。
未来五年最值得押注的方向?
综合技术成熟度、市场规模、政策红利,以下三条赛道确定性最高:
- AI+行业SaaS:把大模型封装成垂直场景工具,如法律合同审核、医疗影像诊断
- 云原生安全:零信任架构、容器安全、API网关成为刚需
- 车路协同:5G+边缘计算让自动驾驶从“单车智能”升级为“群体智能”
中小企业如何分一杯羹?
与其烧钱做底层技术,不如“借船出海”:
- 用云市场现成的AI能力做二次开发,三个月即可上线
- 聚焦细分场景,例如只做“跨境电商的AI客服”
- 加入大厂生态,成为解决方案的“最后一公里”实施方
投资回报率怎么算?
以一家200人规模的SaaS公司为例:

- 研发投入占比35%,其中60%用于云资源与AI训练
- ARR(年度经常性收入)达到5000万元即可盈亏平衡
- 如果净收入留存率(NRR)高于110%,估值可达10倍ARR
用户最担心什么?
调研显示,企业上云的前三大顾虑依次是:
- 数据主权:怕数据被云厂商“偷看”
- 成本失控:资源弹性虽好,但账单也弹性
- 技术绑架:一旦深度使用某家PaaS,迁移成本极高
如何降低试错成本?
采用“双模IT”策略:核心系统稳态运行,创新业务敏态迭代。先用Serverless跑通MVP,验证PMF后再逐步迁移到Kubernetes,整体失败率可从70%降到20%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