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十年,互联网还会高速增长吗?
答案是肯定的,但增长方式与过去二十年截然不同。流量红利见顶已成共识,接下来拼的是技术深度、场景融合与全球化。移动互联网让“人人上网”,下一阶段的增量来自“万物上网”——IoT设备数量将在2030年突破750亿台,远超全球人口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哪些赛道被资本持续加注?
一级市场的资金流向最具说服力。过去十二个月,全球VC在以下三大领域砸下超过2200亿美元:
- 生成式AI基础设施:从芯片、框架到云原生MLOps,单笔融资纪录被不断刷新。
- Web3.0中间件:去中心化存储、DID身份、跨链桥,解决“不可能三角”的协议层。
- 垂直SaaS:医疗、建筑、法律等传统行业的数字化渗透率仍低于20%,天花板极高。
AI商业化落地到底怎么赚钱?
很多人担心大模型只是“烧钱游戏”。实际上,盈利路径已清晰可见:
- API调用费:按token计费,毛利率高达80%,OpenAI月收入已突破3亿美元。
- 行业模型订阅:金融、教育客户愿为专属微调模型支付10倍溢价。
- AI原生硬件:AI Pin、Rabbit R1等新品类,把大模型装进可穿戴设备,开辟增量市场。
Web3.0还有机会吗?
上一轮牛市的泡沫破裂后,真正做事的团队正在浮出水面:
- 稳定币支付:Visa链上结算量过去一年增长6倍,跨境B2B需求真实存在。
- RWA(现实世界资产):美债代币化规模突破8亿美元,为DeFi带来低风险收益。
- 模块化区块链:Celestia、Dymension等通过“乐高式”架构降低开发者门槛。
普通人如何抓住下一波红利?
与其追风口,不如提前布局稀缺能力:
- AI+行业知识:懂医疗的提示词工程师,薪资是普通程序员的3倍。
- 数据资产运营:企业私域数据如何合规变现?需要既懂GDPR又懂Token激励的人才。
- 全球化冷启动:TikTok Shop在东南亚的GMV增速达300%,小团队也能用“供应链+内容”打爆单品。
政策变量不可忽视
2024年起,欧盟AI法案与中国数据要素X行动同步落地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高风险AI系统需通过CE认证,合规成本增加但也形成准入壁垒。
- 公共数据授权运营将释放万亿级市场,政府主导的“数据交易所”已在北上广深杭全面铺开。
技术融合带来的新物种
当AI+Web3+IoT叠加,会出现什么?
一个可能的场景:你的智能跑鞋通过去中心化数据市场出售运动数据,AI营养师实时调整饮食方案,收益自动以稳定币结算到钱包。这种“数据即挖矿”的模式,正在硅谷早期社区测试。
企业如何制定十年路线图?
与其做宏大规划,不如每18个月设一个“可验证里程碑”:
- 第一年:用AI工具将客服成本降低30%,验证数据飞轮。
- 第三年:发行可编程忠诚度NFT,用户复购率提升50%。
- 第五年:接入全球分布式算力网络,服务器成本下降70%。
尾声:为什么现在是最佳窗口期?
技术成熟度曲线显示,生成式AI与Web3都处于“泡沫破裂低谷”,正是理性参与者建仓的时刻。回顾历史,谷歌在2001年互联网寒冬逆势招聘,亚马逊在2008年金融危机押注AWS。当下,现金流健康的公司正在以更低成本获取顶尖人才,而个人投资者则能用一年时间系统学习新范式,在下一轮周期爆发时占据先机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