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银行到底是什么?
互联网银行,又称直销银行或虚拟银行,是指没有实体网点、完全依托互联网开展存贷汇等核心银行业务的持牌金融机构。它并非简单的“网银”,而是一张独立牌照,背后必须有商业银行或金融集团作为发起方,并接受央行与银保监会双线监管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萌芽期:1995—2009,欧美先行,中国试水
全球第一家互联网银行诞生
- 1995年10月,美国安全第一网络银行(SFNB)上线,标志着全球第一家纯线上银行正式营业。
- SFNB在18个月内吸纳存款超10亿美元,却因风控与盈利模式单一,于1998年被加拿大皇家银行收购。
中国“网银”阶段
国内同期并未出现独立牌照,而是传统银行把柜台搬到网上:
- 1997年,招商银行推出“一网通”,仅支持查询与转账;
- 2002年后,工行、建行等陆续上线网银2.0,支持基金、理财购买,但仍依托线下网点开户。
探索期:2010—2014,民营资本入局,监管框架初现
民营银行试点为何迟迟不开闸?
监管层担心系统性风险与存款人保护,直到2013年“金十条”才首次提出“探索设立民营银行”。
阿里、腾讯抢跑
- 2013年6月,支付宝与天弘基金推出余额宝,虽非银行,却用货币基金形式完成“吸储”,教育了亿万用户;
- 2014年3月,银监会批准首批5家民营银行筹建,其中微众银行、网商银行明确走“纯线上”路线。
爆发期:2015—2017,牌照落地,场景金融崛起
首批互联网银行如何冷启动?
没有网点、没有历史客户,“社交+电商”数据成为突破口:
- 微众银行依托微信9亿用户,上线“微粒贷”,**3秒授信、1分钟放款**;
- 网商银行服务淘宝卖家,推出“网商贷”,**订单数据即信用**。
监管沙盒与远程开户
深化期:2018—2021,金融科技输出,盈利模型跑通
互联网银行靠什么赚钱?
答案:**高周转的小额信贷+轻资产同业合作**。
- 微众银行2019年净利润39.5亿元,**ROE高达28%,远超传统银行;
- 网商银行2020年服务小微企业超2900万,**户均贷款仅3.6万元**,不良率控制在1.5%以内。
开放银行战略
重塑期:2022至今,数字人民币、合规与第二曲线
数字人民币对互联网银行是威胁还是机遇?
短期看支付入口被分流,长期看智能合约与场景扩展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微众银行、网商银行均**首批接入数字人民币钱包**,可为用户提供子钱包推送、红包营销;
- 数字人民币的可编程性,让**供应链金融自动放款**成为可能。
第二曲线:财富管理与企业服务
未来五年,互联网银行将走向何方?
监管趋势:牌照分级、数据穿透
央行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(2022-2025)》提出**“先证后照、分级管理”**,互联网银行可能面临**更高资本充足率、更严数据本地化**要求。
技术趋势:隐私计算与AIGC
- 联邦学习、多方安全计算将**解决跨机构数据共享合规难题**;
- AIGC客服、AI信贷员可**把运营成本再降30%**。
用户趋势:Z世代与下沉市场
结语
从1995年SFNB的昙花一现,到2023年微众、网商年活跃用户破5亿,互联网银行用不到三十年完成了**从边缘到主流**的跨越。它改变了银行“重资产、重网点”的基因,也倒逼传统金融机构**把数据当成核心资本**。下一个十年,当数字人民币全面普及、AIGC深度嵌入风控,互联网银行或许不再是一个独立物种,而是**所有银行必须具备的底层能力**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