市场细分第一步:谁在买?
互联网超市的“人”不再是模糊的“消费者”,而是被拆成六大可运营人群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年轻独居白领:追求“一人食”小包装、30分钟达。
- 二胎家庭:关注奶粉、尿布、有机蔬菜的高频复购。
- 银发族:偏好电话下单、货到付款、低钠低糖专区。
- 精致宝妈:愿意为可追溯源头的母婴食材付溢价。
- 健身党:搜索“即食鸡胸肉”“零卡饮料”的占比高达37%。
- 社区团长:既是买家也是分销节点,需要专属B端价格。
市场细分第二步:他们买什么?
用数据把SKU切成三大赛道:
- 民生刚需赛道:米面粮油、牛奶鸡蛋,价格敏感度极高,适合做秒杀引流。
- 升级尝鲜赛道:Oatly燕麦奶、黄天鹅可生食鸡蛋,毛利高,适合内容种草。
- 地域特色赛道:秭归脐橙、查干湖胖头鱼,通过“预售+产地直发”降低库存。
市场细分第三步:他们在哪买?
渠道碎片化后,同一个用户在不同场景下会切换四个入口:
- 上班路上用前置仓APP买咖啡+三明治。
- 午休刷抖音直播间囤纸巾。
- 下班在社区团购群接龙买草莓。
- 周末用小程序下单次日达牛排。
如何精准选品?四步落地法
1. 热力图选品
把过去30天搜索词按区域生成需求热力图,例如:
北京朝阳区“低GI面包”搜索量环比+210%,立刻在该区域前置仓增加3个SKU。
2. 竞对缺口分析
抓取天猫、京东、美团买菜TOP商品,用四象限模型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高销量+低评价→改良机会(例:某品牌螺蛳粉被吐槽“太咸”)。
- 低销量+高评价→潜力爆款(例:小众椰子水评分4.9但月销不足千)。
3. 动态定价测试
对同一SKU设置A/B/C三档价格,观察24小时销量弹性:
某款进口橙汁定价19.9元时转化率8.7%,降到16.9元转化率飙升至22%,但毛利下降40%,最终锁定18.5元为甜蜜点。
4. 会员分层选品
将会员分为白银/黄金/黑金三档:
- 白银:专享9.9元民生爆品。
- 黄金:每月赠送1件升级尝鲜商品。
- 黑金:定制“全球稀有食材盲盒”。
社区团购怎么做差异化?
1. 团长人设IP化
不再叫“团长”,而是“望京烘焙妈妈”“回龙观海鲜大叔”,朋友圈内容垂直:
- 每天6:30发当天捕捞的带鱼视频。
- 每周三直播教粉丝做蒜蓉粉丝扇贝。
2. 预售+集单反向定制
提前48小时发起“海南妃子笑荔枝10斤团”,集满200单后直接从果园冷链发车,损耗率从25%降到5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3. 场景化套餐
把商品打包成“解决方案”:
- “宝宝辅食一周套餐”含7种蔬菜+3种肉类+分装盒。
- “露营野餐套餐”含即食披萨、一次性烤盘、湿巾。
4. 售后极致体验
设立“团长先行赔付基金”,烂果拍照秒赔,成本由平台与果园按7:3分担,用户复购率提升34%。
常见疑问快答
Q:小平台如何与大厂打价格战?
A:错位选品+情感溢价。避开9.9元鸡蛋红海,主打“散养土鸡蛋+手绘农场故事卡”,用户愿为故事多付5元。
Q:如何防止团长叛逃?
A:三级分润+数据绑定。团长拉新团长可享二级5%分润,且用户下单数据沉淀在平台,即使团长离开,用户仍归属平台。
Q:前置仓和社区团购会互相抢客吗?
A:时段错峰+品类区隔。前置仓主打“即时需求”如冰可乐,团购主打“计划性采购”如整箱牛奶,客单价相差3倍,实际重叠率低于12%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