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互联网金融用户到底长什么样?
先抛一个自问:如果把所有理财、借贷、支付行为都放进一张图里,会拼出怎样的面孔?
答案很简单:高知、年轻、移动优先、价格敏感、社交驱动。QuestMobile最新报告显示,30岁以下用户占比54%,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1%,每天打开金融App超过6次。再看细分行为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**理财端**:90后更爱指数基金与固收+,人均持有2.8只产品;
- **借贷端**:小微经营者周转需求爆发,平均借款周期缩短至42天;
- **支付端**:三四线城市月活增速高达37%,刷脸支付渗透率达28%。
二、为什么传统获客模型失灵了?
过去“广撒网+电销”的模式ROI跌破1:1,原因有三:
- 流量红利见顶:金融类关键词CPC三年翻3倍;
- 用户心智迁移:决策路径从“搜索比价”变成“短视频种草+社群验证”;
- 合规要求收紧:隐私政策导致第三方数据断供,精准定向难度陡增。
三、精准获客的三把钥匙
1. 数据层:把“冷数据”变“热标签”
自问:手里握着千万级手机号,却不知道谁有理财需求,怎么办?
答案:用联邦学习+一方数据补全。做法:
- 把App内浏览、交易、客服记录清洗成事件级标签(如“近7天查看过黄金行情3次”);
- 与运营商、电商做隐私求交,补充消费能力、终端价位等高权重维度;
- 输出动态评分卡,实时更新用户LTV预测值。
2. 触点层:找到“高信任”场景
用户注意力被切成碎片,但信任场景反而更集中。实测最有效的三大触点:
- 短视频直播:财经KOL带投基金,转化率比信息流高4倍;
- 企业微信社群:理财顾问一对多答疑,7日留存提升35%;
- 小程序矩阵:用“收益计算器”做钩子,平均获客成本降至8.6元。
3. 运营层:把“首购”变“习惯”
首单补贴只是开始,真正拉开差距的是30天养成计划:
- T+1:推送持仓解读+市场快讯,建立专业形象;
- T+7:邀请参加“收益PK赛”,用排行榜刺激追加;
- T+30:上线“资产体检”报告,顺势交叉销售保险与信贷。
四、实战案例拆解:某消金公司如何3个月获客成本降42%
背景:目标人群为二三线城市小微店主,件均借款3万元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Step1:联合头部SaaS收银系统,拿到真实经营流水,筛出“近3个月流水增长>20%”的商户;
- Step2:在商户后台弹窗“备货金”广告,授信预审批额度直接展示,CTR飙升至11%;
- Step3:放款后第15天触发“提额邀请”,用“再借立减息费”话术,复借率提高28%。
五、未来一年值得押注的3个洼地
- 视频号+企微:微信生态闭环完成,ROI有望反超抖音;
- 数字人民币红包:官方补贴带来低成本新客,支付绑卡率天然100%;
- ESG主题理财:年轻用户“投资向善”需求爆发,预计规模年增200%。
六、给执行者的最后三句话
1. 别再问“哪里还有便宜流量”,先问我的数据能否识别高意向人群;
2. 把合规写进获客SOP,否则再低的成本都会被罚单吞噬;
3. 用实验组思维跑每一个创意,一周迭代两次,比同行快就是护城河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