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“互联网创业做什么好”成为高频搜索?
过去三年,疫情加速了线上消费习惯,也让“互联网创业做什么好”在搜索指数上翻了三倍。人们发现,线下生意受限于时间与空间,而线上项目可以24小时营业,边际成本趋近于零。于是,**“轻资产、快迭代、可复制”**成为创业者最看重的关键词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2024年还能做哪些蓝海项目?五个方向拆解
1. 数字游民服务链:从工具到社群
数字游民人数已突破3500万,但配套仍碎片化。
- **痛点**:签证、税务、保险、协作工具分散。
- **机会**:做“一站式SaaS+社群”平台,整合全球合规资源。
- **案例**:Notion模板商店月流水百万美元,就是抓住了远程办公文档需求。
2. AI+垂直小模型:比大模型更赚钱
大模型烧钱,小模型赚钱。
- **怎么做**:聚焦单一行业(如宠物医疗),用开源模型微调,输出API。
- **收费模式**:按调用量+订阅制,客单价高、续费率稳。
- **壁垒**:行业数据+场景Know-How,后来者难以复制。
3. 中老年兴趣电商:被忽视的万亿市场
中国50岁以上网民已超3亿,但供给端仍停留在“低价保健品”。
- **选品逻辑**:书法、摄影、乐器等高客单价课程。
- **流量打法**:视频号+社群,用“同龄人讲师”建立信任。
- **复购设计**:每月线下聚会,线上课程升级,年续费可达60%。
4. 绿色算力托管:把环保变成现金流
AI训练耗电量惊人,企业急需碳中和解决方案。
- **商业模式**:自建光伏/风电矿场,出租给AI公司。
- **盈利点**:电费差价+碳积分交易。
- **政策红利**:欧盟CBAM碳关税倒逼企业采购绿色算力。
5. 小众文化出海:汉服、甲胄、非遗手工
TikTok上#hanfu标签播放量超50亿次,但供应链在中国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**关键动作**:DTC独立站+海外KOL联名,毛利可达70%。
- **避坑指南**:避免文化挪用争议,提前注册海外商标。
如何判断一个蓝海项目是否值得做?
自问自答:
Q:市场够大吗?
A:用TAM-SAM-SOM模型测算,SAM(可服务市场)>10亿人民币才值得All in。
Q:竞争格局如何?
A:搜索前三页独立站数量<5家,且没有巨头直接布局。
Q:现金流快不快?
A:从付费验证到回款周期<30天,避免长账期压垮现金流。
低成本验证的三步法
- 影子测试:用Landing Page+Google Ads投放,收集邮箱转化率>8%再开发。
- 预售众筹:Kickstarter或摩点,30天筹到目标金额即验证需求。
- MVP迭代:用No-Code工具(如Bubble)两周上线,观察7日留存率。
未来三年的隐藏红利
Web3.0、脑机接口、室温超导看似遥远,但**“基础设施级机会”**往往藏在配套环节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Web3.0:合规KYC工具、链上声誉系统。
- 脑机接口:非侵入式硬件的睡眠监测应用。
- 室温超导:电网改造前的“超导材料检测”SaaS。
给创业者的三点忠告
1. **别追风口,找缝隙**:巨头看不上的“小而美”才有溢价。
2. **现金流>估值**:账上资金够18个月才能穿越周期。
3. **法律前置**:数据跨境、版权、税务合规咨询费不能省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