团购网站靠什么赚钱?拆解盈利模型
很多人以为团购只是低价卖货,其实背后有三大现金流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佣金抽成:平台从每笔成交中抽取5%—15%,头部品类甚至高达20%。
- 广告位竞价:商家为首页Banner、搜索置顶、频道推荐付费,按天或按点击计费。
- 数据增值:把用户画像、消费偏好打包卖给品牌方,做二次营销。
为什么社区团购突然爆发?
社区团购的爆发不是偶然,而是“人货场”重构的结果。
- 人:宝妈团长自带邻里信任,获客成本比传统电商低60%。
- 货:预售+集单模式,库存周转从30天压缩到3天,损耗率降到1%以下。
- 场:小区车库、便利店自提点替代城市仓,最后一公里配送成本砍半。
下沉市场会成为团购主战场吗?
答案是肯定的。下沉市场贡献了团购新增用户的72%,原因有三:
- 价格敏感度高:三四线城市居民对“省5块钱”的感知远高于一二线城市。
- 熟人社会:邻里拼单天然适合微信生态,裂变速度比一线城市快3倍。
- 供给缺口:连锁便利店密度不足,团购成为补充日常生鲜的重要渠道。
抖音、快手入局后,传统团购平台如何应对?
短视频平台的“内容种草+即时团购”正在改写游戏规则。
传统平台的对策:
- 直播化:美团上线“美团直播”,饿了么做“夜市直播”,用达人探店拉动核销。
- 私域化:引导用户加企业微信,通过社群发限时券,复购率提升40%。
- 供应链深耕:与源头工厂签独家协议,把爆款价格打到全网最低,形成壁垒。
未来三年,团购行业会死多少玩家?
参照网约车大战的规律,最终存活率可能不足5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淘汰逻辑:
- 资金链断裂:补贴一旦停止,日均订单下滑50%以上的平台会迅速出局。
- 履约体验差:生鲜损耗超过3%或配送延迟率高于10%,用户立即转向竞品。
- 政策合规:食品安全、团长资质、税务票据将成为监管红线。
个人创业者还有机会吗?
避开正面战场,垂直细分+区域深耕仍有缝隙。
实操案例:
- 母婴团购:聚焦0-3岁宝妈群体,奶粉、纸尿裤客单价高,毛利稳定在25%。
- 企业团餐:对接写字楼白领午餐需求,按周预订,单量稳定且无需补贴。
- 临期食品:与超市、经销商合作,3折进货5折卖出,库存风险极低。
用户该怎么选平台不被坑?
记住“三看三不看”:
- 看退款规则:是否支持“未核销随时退”,避免商家跑路。
- 看评价时间:集中出现在某几天的五星好评可能是刷单。
- 看门店距离:超过5公里的餐饮团购,实际到店率不足30%。
技术变量:AI会如何重塑团购?
AI正在三个环节降本增效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智能选品:通过天气、节假日数据预测爆品,减少30%库存积压。
- 动态定价:根据实时销量自动调价,滞销商品2小时内触发清仓。
- 无人配送:美团无人机已试点深圳写字楼,单程成本降至6元。
最后的思考题:团购的终极形态是什么?
当供应链足够高效、用户需求颗粒度足够细,“万物皆可团”将成为现实。从电影票到装修建材,从旅游套餐到新能源汽车,团购可能演变为一种分布式零售基础设施——它不再是一个行业,而是所有行业标配的销售通道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