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互联网的下一波红利在哪里?
2015年,**智能手机渗透率**在中国城市已突破90%,但真正的增量市场藏在**三四线城市与农村**。运营商4G基站下沉、千元智能机普及,让“小镇青年”成为新的流量洼地。品牌方若想抓住这波红利,需要:

- **本地化内容**:方言短视频、县域KOL带货
- **轻量化应用**:50MB以内的App、小程序替代原生应用
- **线下触点**:农村刷墙广告与手机维修店合作预装
共享经济会不会只是昙花一现?
2015年,滴滴与快的合并、Uber中国烧钱大战,让“共享经济”成为年度热词。但**真正的考验在盈利模式**。自问:共享经济的本质是“闲置资源再利用”还是“新型租赁”?
答案:**取决于边际成本**。以Airbnb为例,房东的闲置房间边际成本趋近于零,而共享单车需要持续投入硬件维护,本质更接近分时租赁。未来五年,能活下来的共享经济必须满足:
- 需求高频且标准化(如充电宝、雨伞)
- 资产轻且可快速周转(如办公工位、厨房设备)
- 政策风险可控(避开出租车牌照、医疗资质等强监管领域)
人工智能会在哪些岗位率先取代人类?
2015年,AlphaGo尚未问世,但**语音识别**和**图像识别**已在B端场景落地。自问:哪些工作最容易被AI渗透?
答案:**重复性高、数据结构化程度高的岗位**。例如:
- 银行信贷审核:通过用户消费数据建模,替代人工征信调查
- 电商客服:阿里“小蜜”已能处理80%的退货咨询
- 新闻快讯:腾讯Dreamwriter用秒级生成财经简讯
但**创意型、情感型岗位**反而更安全,如心理咨询师、编剧、谈判专家。

O2O烧钱大战后,谁会是幸存者?
2015年,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、百度外卖疯狂补贴,O2O赛道尸横遍野。自问:为什么90%的O2O项目会死?
答案:**忽略了线下履约成本**。以美甲上门为例,技师通勤时间占服务时长30%,导致客单价必须高于门店50%才能盈亏平衡。未来O2O的出路在于:
- 深耕垂直场景(如婚礼策划、宠物殡葬等高毛利低频服务)
- 用技术降低履约成本(如AI调度系统减少技师空驶)
- 与线下存量业态共生(如便利店成为社区团购自提点)
互联网金融的雷区与金矿
2015年,e租宝暴雷震惊全国,P2P行业从风口跌入深渊。但**消费金融**和**供应链金融**悄然崛起。自问:如何判断一个互金模式是否可持续?
答案:**看资金端和资产端是否匹配**。例如:
- 资金端:银行系消费金融(如招联金融)有低成本资金优势
- 资产端:分期乐通过校园场景获取高息年轻用户,但坏账率可控
而**纯线上现金贷**因缺乏消费场景、过度依赖暴力催收,注定被监管清退。

内容创业的变现路径
2015年,微信公众号突破1000万,“咪蒙”们靠广告月入百万。自问:内容创作者如何避免“广告依赖症”?
答案:**把流量变成用户资产**。例如:
- 知识付费:罗辑思维推出“得到”App,将免费音频转化为199元/年的专栏
- 电商导流:“黎贝卡的异想世界”用穿搭内容带货,客单价超线下专柜
- IP衍生:“同道大叔”从星座漫画拓展到线下咖啡馆、玩偶周边
未来五年的隐形冠军
2015年,多数人没注意到这些趋势:
- 企业级SaaS:北森、销售易开始替代传统ERP
- 跨境电商:Shein用中国供应链碾压Zara快时尚
- 新能源:宁德时代从手机电池转型动力电池,绑定特斯拉
这些领域在当年看似小众,却成为后来十年的超级赛道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