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尔互联网转型怎么做_海尔转型成功了吗

新网编辑 11 0

为什么海尔要启动互联网转型?

2012年前后,传统家电行业出现三大危机:渠道被电商截流、利润被价格战稀释、年轻用户被互联网品牌抢走。张瑞敏在内部讲话中反问:“如果我们不做互联网,五年后海尔还在不在?”于是,海尔把“企业平台化、员工创客化、用户个性化”写进战略,**拉开了一场自我颠覆的互联网转型大幕**。

海尔互联网转型怎么做_海尔转型成功了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海尔互联网转型的核心抓手是什么?

1. 组织拆散:从“正三角”到“倒三角”再到“网状节点”

传统科层制让信息层层衰减,海尔直接把**八万员工拆成两千多个自主经营体**,每个节点直接面对用户。 亮点做法: - 取消中层,只留下三类人——平台主、小微主、创客 - 用“人单合一”把利润单元压缩到10人以内 - 决策权、用人权、分配权全部下放给一线

2. 产品重构:从卖硬件到卖场景

过去卖冰箱,现在卖“智慧厨房”。海尔把冰箱变成一块带屏幕的物联网终端,**用户可以在冰箱上直接下单购买鸡蛋**,后台对接每日鲜供应链。 数据验证: - 2023年海尔智家App月活突破3200万,复购率提升37% - 场景方案客单价是单品的4.6倍

3. 用户直连:把“顾客”变“终身用户”

海尔砍掉层层代理,用顺逛社群、智家App、体验云把用户沉淀到私域。 自问自答: Q:用户凭什么愿意留下? A:因为每一次交互都在创造价值。例如,洗衣机识别衣物材质后推送专属洗衣液优惠券,用户感知到的是“懂我”,而不是推销。


海尔转型过程中踩过哪些坑?

1. 组织阵痛:老员工跟不上节奏怎么办?

2014年,青岛某工贸公司40%中层集体抵触“人单合一”,张瑞敏给出的方案只有一句话:“**要么成为创客,要么成为过去**。”最终,三分之一的人选择内部创业,三分之一转岗,三分之一离开。

2. 技术陷阱:砸钱做App却没人用

2016年海尔曾推出“海尔优家”App,功能堆砌、体验卡顿,日活不足5万。痛定思痛后,团队砍掉80%低频功能,**专注“一键售后”和“食材管理”两个痛点**,半年后日活翻了8倍。

海尔互联网转型怎么做_海尔转型成功了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3. 品牌认知:用户仍把海尔当“冰箱公司”

为了撕掉标签,海尔把“海尔智家”独立上市,并在上海建了一座三翼鸟场景体验中心,**让用户在真实厨房里感受“一句话烤羊排”**。开业首月,线下转化率从7%提升到29%。


海尔转型到底成功了吗?

财务视角:营收结构已变

2023年财报显示,海尔智家物联网生态收入达421亿元,**占总营收的18.7%**,而2012年这一数字几乎为零。

行业视角:从家电品牌到生态品牌

凯度BrandZ榜单中,海尔连续三年位列“全球唯一物联网生态品牌”,**与苹果、谷歌并列第一阵营**。

用户视角:NPS值连续五年行业第一

第三方调研机构益普索数据显示,海尔智家NPS(净推荐值)达到62,**比行业均值高出21分**,这意味着每100个用户里,有62个愿意主动推荐。


中小企业能从海尔学到什么?

1. 先拆组织,再谈数字化

没有“人单合一”,再贵的ERP都是摆设。**把大团队切成10人以内的小单元**,让每个单元对结果负责。

海尔互联网转型怎么做_海尔转型成功了吗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. 用场景思维做爆品

不要问“我的产品还能加什么功能”,而要问“用户在那个场景里最焦虑什么”。**海尔洗衣机的“空气洗”功能,就是解决用户“吃完火锅衣服有味道”的焦虑**。

3. 把用户变成“编外员工”

海尔顺逛平台上,有15万微店主其实是宝妈、健身教练、装修设计师,**他们既是用户也是销售员**,2023年贡献了78亿元销售额。


未来五年,海尔还会怎么变?

张瑞敏在最近的内部信中提到:“**物联网的下一站是‘无感支付’**。”想象一下,冰箱发现鸡蛋只剩3个,自动下单、自动扣款、快递柜无感取货——用户甚至不需要打开App。 三个确定性动作: - 全球再建1000家三翼鸟体验中心 - 把AI大模型装进每一台家电 - 开放供应链,让外部开发者像做小程序一样做“场景插件”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