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什么是互联网理财交易规模?
互联网理财交易规模,指的是通过各类线上平台(含银行直销、第三方代销、基金电商、券商APP等)完成的理财产品的认购、申购、赎回、转换等资金总量。它不仅包括货币基金,也涵盖债券、混合、股票、指数、FOF、REITs等全部公募及私募类产品。

二、为什么要关注交易规模?
1. 行业景气度:规模持续增长往往意味着投资者信心回暖,反之则提示风险。
2. 平台竞争力:规模越大,平台议价能力越强,可为用户争取更低费率。
3. 监管导向:异常波动可能触发窗口指导,提前布局能规避政策风险。
三、互联网理财交易规模最新数据在哪里看?
1. 官方披露渠道
-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:每月发布《公募基金市场数据》,含互联网渠道保有规模。
- 央行金融稳定报告:年度披露非银支付机构代销理财规模。
- 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运行数据:含银行理财子公司线上销售规模。
2. 第三方权威平台
- Wind“基金专题-渠道规模”:可按月、季度、年度导出EXCEL。
- 同花顺iFinD“理财频道-规模排名”:支持按平台、产品类型、省份多维度筛选。
- 蚂蚁财富研究院《互联网理财用户报告》:每年Q1发布,含交易规模增速与客单价。
3. 快速查询技巧
直接在搜索引擎输入:
“基金业协会 公募基金 互联网渠道 规模 site:amac.org.cn filetype:pdf”
即可锁定最新PDF原文,避免被营销号二次加工。
四、2023-2024年交易规模变化拆解
1. 总量:从“爆发”到“稳态”
2023年Q2互联网理财交易规模7.8万亿元,环比仅增1.2%,远低于2022年同期的12%。主因:
- 货币基金收益率跌破1.8%,资金回流存款。
- 权益市场震荡,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。
2. 结构:货基占比下滑,债基与指数增强崛起
| 产品类型 | 2022Q2占比 | 2023Q2占比 | 变化 |
|---|---|---|---|
| 货币基金 | 62% | 48% | -14pct |
| 债券基金 | 18% | 27% | +9pct |
| 指数增强 | 5% | 11% | +6pct |
3. 平台:银行系反超第三方
2023年H1,招行“朝朝宝”+工行“天天盈”合计规模突破1.5万亿,首次超过蚂蚁“余额宝”单平台规模。背后逻辑:
- 银行下调存款利率,倒逼活期资金流入自家理财。
- 银行APP日活提升,支付场景闭环减少资金外流。
五、如何预测下一季度规模?
1. 看利率走廊
若央行继续下调OMO利率,货币基金收益将进一步走低,资金或转向短债基金,交易规模结构继续向“债基>货基”迁移。

2. 看权益情绪
沪深300指数月K线站上60日均线且量能放大,往往领先互联网股票型基金交易规模4-6周。
3. 看监管文件
2024年《理财公司销售管理办法》或将落地,要求第三方平台“先签代销协议再展业”,中小平台短期规模可能收缩,头部集中度提升。
六、普通投资者如何利用规模数据?
1. 选平台:优先选择季度规模排名前10且环比正增长的平台,系统稳定性与兑付效率更高。
2. 选产品:若某类债基连续两季度规模增速>30%,说明机构资金在加仓,可小额跟随。
3. 控风险:当单一平台单只货币基金规模>3000亿且7日年化<1.5%,警惕流动性风险,适当分散。
七、常见疑问快答
Q:交易规模与保有量有何区别?
A:交易规模是期间流量(买入+卖出),保有量是时点存量(剩余未赎回)。两者可背离:行情剧烈波动时,交易规模放大,保有量可能下降。
Q:私募基金算互联网理财交易规模吗?
A:若通过合规持牌第三方平台(如金斧子、好买)认购,则计入;纯线下直销或仅通过券商PB系统认购,不计入。

Q:为什么官方数据与平台宣传口径不一致?
A:官方按“认申购确认日”统计,平台常按“支付日”统计,时间差导致误差;此外,平台可能把“在途资金”也算入规模,官方则剔除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