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尔互联网转型历程_海尔如何布局物联网生态

新网编辑 4 0

从冰箱工厂到全球生态:海尔为何启动互联网转型?

上世纪八十年代,海尔只是一家濒临倒闭的青岛冰箱厂。张瑞敏砸掉七十六台质量不合格冰箱的画面,成为质量觉醒的符号。进入互联网时代后,海尔意识到:如果继续只做硬件,终将被渠道与价格战裹挟。于是,**“企业无边界”**成为内部共识,转型目标锁定在**“以用户为中心”**的开放生态。

海尔互联网转型历程_海尔如何布局物联网生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2005—2012:试水网络化组织,拆掉“金字塔”

传统科层制反应慢、成本高,海尔决定先动手术刀:

  • SBU战略单元:把八万人拆成两千多个自主经营体,每个单元直面市场,利润中心下沉到个人。
  • 人单合一1.0:员工不再对上级负责,而是对“用户订单”负责,薪酬与订单价值直接挂钩。

这一阶段的成果是:海尔旗下**卡萨帝高端品牌**在2010年做到国内万元以上冰箱份额第一,验证了“高单价也能高销量”的互联网逻辑。


2012—2016:平台化加速,孵化“小微”与“创客”

海尔把制造、物流、销售等重资产全部开放,转型为**孵化平台**:

  1. 海立方:线上众包创意平台,任何用户都能提交产品创意,被采纳后分享销售分成。
  2. 雷神游戏本:三位85后员工在海尔平台上用九个月孵化出的品牌,三年销售额破十亿,成为“小微”范本。
  3. 日日顺物流:原本只为海尔配送家电,开放后承接天猫、京东大件订单,社会化收入占比超过50%。

这一阶段,海尔营收复合增长率仍保持两位数,证明**“去海尔化”**反而让生态更繁荣。


2016—2020:从家电到网器,卡奥斯如何重构工业?

当同行还在比拼硬件参数时,海尔提出**“电器→网器→生态”**三步走:

海尔互联网转型历程_海尔如何布局物联网生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网器先行:冰箱内置摄像头识别食材,联动烤箱推荐菜谱;洗衣机自动识别衣物品牌匹配洗涤程序。
  • 卡奥斯COSMOPlat:全球首个用户全流程参与的大规模定制平台,把用户、设计师、供应商放在同一数字空间。
  • 成果数据:2020年卡奥斯赋能十五个行业,连接企业超过四万家,使平均采购周期缩短30%,不入库率提升到75%。

卡奥斯的核心不是技术,而是**“以用户体验迭代为中心”**的工业逻辑,把传统“先产后销”变成“先销后产”。


2020至今:场景品牌“三翼鸟”如何落地物联网?

用户需要的不再是单品,而是**“阳台洗护+健身+收纳”**的整体方案。三翼鸟应运而生:

  1. 场景打包:三翼鸟上海体验中心001号店,客单价达到传统门店的十倍,因为卖的是“智慧厨房”而非“油烟机”。
  2. 生态方共享:橱柜、食品、影音等两千多家生态品牌接入,按场景分成,实现**“一次交易,终身服务”**。
  3. 数字孪生:用户通过APP实时查看装修进度,后期还能远程升级场景功能,把家装变成持续迭代的“软件”。

三翼鸟开业一年,已在国内落地超过一千家场景店,海外复制到意大利、巴基斯坦,验证**“场景无国界”**。


未来十年:海尔物联网生态的三大悬念

悬念一:如何持续吸引生态方?

海尔给出的答案是**“增值分享”**:平台只拿10%佣金,其余90%分给生态伙伴,并用区块链技术确保分账透明。

海尔互联网转型历程_海尔如何布局物联网生态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悬念二:数据安全与用户隐私如何平衡?

海尔采用**“边缘计算+本地存储”**方案,敏感数据不上云,用户可随时一键销毁。

悬念三:全球化如何克服文化差异?

在美国GE Appliances,海尔保留原有管理层,仅植入“人单合一”激励机制,三年利润翻番,证明**“沙拉式文化融合”**可行。


写在最后:海尔给传统企业的三点启示

  • 组织先行:没有“人单合一”,就没有后续的平台与生态。
  • 用户主权:所有技术、资本、供应链都围绕用户场景转。
  • 生态复利:当连接的企业越多,边际成本越低,网络效应越强。

从砸冰箱到砸组织,再到砸行业边界,海尔的互联网历程揭示了一个事实:**“企业终将被生态覆盖,但生态永远属于用户。”**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