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移动互联网到底发生了什么?
那一年,移动流量首次超越桌面流量,Google在4月21日正式上线“Mobilegeddon”算法,全球电商移动端订单占比突破30%。如果你还在用PC思维做SEO,流量下滑只是时间问题。

用户行为三大变化
1. 搜索场景碎片化
地铁、排队、睡前,每次搜索平均停留时间缩短到58秒。关键词从“北京旅游攻略”变成“北京周末两日游住哪里”。
自问自答:怎样抓住碎片流量?
答案:把长内容拆成3分钟可读完的卡片式段落,首屏给出结论,详情折叠。
2. 语音搜索崛起
苹果Siri日活破亿,中文语音识别率提升到92%。“附近好吃的火锅”这类口语化查询增长320%。
自问自答:如何优化语音搜索?
答案:页面标题加入自然问句,正文前80字直接回答“谁、哪里、多少钱”。
3. 社交成为新入口
微信月活6.5亿,朋友圈分享带来电商站外流量占比18%。
自问自答:SEO还能怎么蹭社交?
答案:给每个商品页添加3套不同场景的分享文案,带UTM参数追踪,再反哺关键词。
转化率提升的4个实战动作
动作一:AMP页面1秒打开
Google数据显示,加载时间每多1秒跳出率增20%。用AMP规范把CSS内联、JS异步,首屏控制在50KB以内。
动作二:结构化数据标记
Schema.org的Product、Review标记让搜索结果直接显示星级与价格,CTR平均提升30%。

- 商品页:name、image、offers必填
- 文章页:author、datePublished、headline
- FAQ页:mainEntity循环嵌套问题与答案
动作三:PWA离线体验
星巴克PWA案例:离线菜单让转化率提升2倍。
自问自答:小站点有必要做PWA吗?
答案:只要核心转化路径(下单、预约)能离线缓存,投入产出比就大于1。
动作四:再营销列表
用Google Ads创建“浏览未购买”人群,7天内展示动态折扣广告,ROAS可达6。
---内容策略:从关键词到需求链
2015年百度取消右侧广告,左侧仅剩4个竞价位,SEO价值被放大。
需求链模型
- 认知:用户搜“宝宝不喝奶粉”
- 比较:用户搜“羊奶粉和牛奶粉区别”
- 决策:用户搜“佳贝艾特羊奶粉2段价格”
自问自答:怎样用一篇文章覆盖全链?
答案:用H2分三段,每段标题就是真实搜索句,内链指向对应产品页。
技术细节别踩坑
- robots.txt别屏蔽CSS/JS,否则移动适配检测失败
- 使用Vary:User-Agent响应头,避免百度转码
- 图片用srcset+ sizes,节省50%流量
数据验证:用百度指数+Google Analytics交叉验证
把百度指数飙升词导入GA事件追踪,找到真实带来订单的10%高价值词,再反向优化标题与描述。

留给2016的伏笔
2015年底,Google确认RankBrain上线,机器学习开始理解搜索意图。这意味着堆砌同义词的时代结束,深度满足需求的内容将获得长期红利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