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产品可行性分析怎么做?一句话:用数据验证痛点、用模型验证收益、用MVP验证落地。如何评估市场需求?一句话:先拆用户、再拆场景、最后拆付费意愿。

一、可行性分析到底在“分析”什么?
很多团队把可行性分析写成PPT,却没人能说清它到底解决哪三类风险:
- 技术风险:现有技术栈能否支撑核心功能?
- 商业风险:用户愿不愿意持续付费?
- 政策风险:数据合规、牌照、跨境传输是否受限?
自问自答:如果三项风险中有一项无法量化,这份可行性报告就是废纸。
二、市场需求评估的“三层漏斗”
1. 用户层:TAM-SAM-SOM 模型
TAM(总可服务市场):全中国有健身需求的人≈3.5亿
SAM(可争取市场):愿意线上付费健身课程的人≈6000万
SOM(短期可占领市场):90天内能触达并转化的用户≈300万
2. 场景层:Job-To-Be-Done 访谈
与其问“你需要什么功能”,不如问“上一次你为了完成什么任务而被迫妥协”。
示例回答:“我想在家练瑜伽,但B站视频太长,跟到一半就分心。”
洞察:用户要的不是更多课程,而是“15分钟碎片化跟练+实时纠错”。
3. 付费层:价格敏感度测试(PSM)
把100个目标用户拉进微信群,发四档年费:
199元 / 399元 / 599元 / 799元
统计“太便宜会怀疑质量”与“太贵不会买”的交叉点,得出最优心理价位399元。

三、竞品拆解:别只抄功能,抄“增长飞轮”
| 维度 | Keep | 咕咚 | 本产品机会 |
|---|---|---|---|
| 获客 | 内容SEO+抖音挑战赛 | 硬件绑定送会员 | 企业微信社群裂变 |
| 留存 | 等级勋章体系 | 跑步打卡返现 | AI纠错+排行榜 |
| 变现 | 会员+电商 | 硬件+广告 | 付费训练营+营养餐订阅 |
自问自答:如果无法在单点留存指标上超过竞品20%,就不要立项。
四、技术可行性:从“能不能做”到“值不值得做”
核心功能:AI姿态识别+实时纠错
技术栈评估:
- 前端:MediaPipe+WebAssembly 实现浏览器端推理,延迟<120ms
- 后端:Python+FastAPI,单卡GPU可并发50路视频流
成本测算:
- 训练数据:需10万段15秒视频,众包标注成本≈8万元
- 服务器:1000并发需要4张A10,月租≈1.2万元
五、财务模型:把“烧钱”翻译成“单位经济模型”
收入端:
- 付费转化率5%×客单价399元×月活300万=5985万元/月
成本端:
- 内容采购:签约教练分成30%,≈1795万元/月
- 服务器+带宽:≈240万元/月
LTV/CAC:
- CAC(含裂变补贴)≈45元
- 年费用户LTV≈399×1.3(续费率)×0.7(毛利)=363元
结论:LTV/CAC=8.1,模型健康,可加大投放。
六、政策与合规:90%团队忽视的“隐形门槛”
数据出境:用户运动视频含生物识别特征,需通过网信办安全评估
算法备案:姿态识别算法需在“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备案系统”登记
预付资金:年费模式需按《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》在银行存管20%资金
七、MVP验证:用30天跑完“假设→实验→数据→迭代”
- 假设:用户愿为“AI纠错”功能付年费
- 实验:微信小程序上线15节课程,仅开放肩部纠错
- 数据:1000名种子用户,付费率7%,次日留存65%
- 迭代:增加“对比视频回放”,付费率提升至11%
自问自答:当MVP核心指标超过行业基准1.5倍时,才值得投入完整版本。

八、退出机制:提前写好“失败剧本”
如果6个月内:
- 月活<50万,或
- LTV/CAC<3,或
- 政策要求算法重新备案导致延期>60天
触发条件:立即启动“轻资产转型”方案——把AI算法SDK化,卖给线下健身房,回收至少30%研发成本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