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网购市场发生了什么?
那一年,移动端交易占比首次突破65%,双11天猫单日成交额定格在1207亿元。直播带货刚冒头,VR购物概念被热炒,跨境电商税改落地,朋友圈代购一夜之间“持证上岗”。
——这些变化,直接改写了我们“买买买”的路径。

为什么2016年被称为“移动电商元年”?
答案:因为手机支付习惯全面爆发,4G资费大幅下降,用户不再依赖电脑下单。
具体表现:
- 支付宝日均交易笔数从年初的1.8亿飙到年末的4.5亿;
- 京东无线端占比由52%升至78%;
- 微信小程序1月上线,年底已覆盖2000万用户。
对普通消费者而言,“随时随地比价+一键下单”成为日常,实体会员卡开始积灰。
如何识别2016年靠谱的购物平台?
1. 看资质:ICP证与网安备案
正规平台首页底部会公示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,格式为“B2-20XXXXXX”。没有的一律关掉。
2. 看支付:是否直连银行或持牌第三方支付
2016年央行整顿“二清”,若结账页面跳转到陌生网址,立即放弃。

3. 看售后:7天无理由是否写明“退货运费谁承担”
当年消协报告显示,42%的纠纷源于运费扯皮,平台若含糊其辞,风险极高。
2016年爆红的三大购物场景
场景一:直播边看边买
蘑菇街、淘宝直播日均开播1万场,口红试色5分钟能卖1.5万支。秘诀在于限时折扣+主播亲测,冲动消费被放大。
场景二:跨境保税仓直邮
税改后,单价500元以下母婴用品税率仅11.9%,考拉海购、小红书趁机打出“次日达”口号,奶粉、纸尿裤成爆款。
场景三:二手闲置流转
闲鱼用户突破1亿,iPhone 6s发布当月,平台日新增二手iPhone3万台,平均成交周期36小时。
2016年防坑指南:那些年我们踩过的雷
自问:为什么同样的商品,A店比B店便宜一半?
自答:八成是“超低价引流+到付运费”套路。当年央视曝光,某些店铺把运费设为99元,实际发的是空包。

自问:朋友圈代购突然“良心发现”主动提供发票?
自答:税改后,真代购成本上升,假代购用PS发票蒙混过关,海关APP扫码即可验真伪。
2016年省钱技巧:老用户不知道的隐藏入口
- 淘宝“会员俱乐部”:88积分可兑10元无门槛券,每天0点刷新;
- 京东“白条日”:每月18号三期免息,叠加满减券,iPad mini 4曾低至1999元;
- 亚马逊“镇店之宝”:每天早8点上新,Kindle Paperwhite 3套装699元限时秒杀。
2016年物流黑科技:当日达是怎么做到的?
菜鸟在广州、上海试点“前置仓”,爆款商品提前下沉到离消费者5公里的仓库;京东在北上广启用无人机配送,虽然仅限3公斤以内,但让“上午下单下午收货”成为现实。
给2016年自己的一封信:如果重来我会这样做
“别囤那么多面膜,保质期只有两年;那台VR眼镜半年后吃灰;把买零食的钱定投指数基金,现在或许已经翻倍。”
——写给那个在深夜疯狂刷淘宝的你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