移动互联网十年演进:从“流量荒”到“场景战”
过去十年,中国移动互联网经历了工具红利→社交红利→内容红利→算法红利四次大迁徙。 2012年,App Store应用不足50万,用户为“装什么”发愁;2022年,应用数突破450万,开发者却为“被谁装”焦虑。 流量价格从早期的CPT(按天)几毛钱,涨到今天的oCPM(按转化)几十元,**“买量”成本十年翻了百倍**。 当人口红利见顶,**“场景深耕”**成为唯一增量通道。

手机流量红利还在吗?
还在,但形态变了。 过去靠“装机量”,现在拼“停留时长”。QuestMobile数据显示,2023年Q3人均单日使用时长6小时14分,同比仅增3%,**时长增长几乎停滞**。 真正的增量藏在细分场景: - 车载场景:新能源车渗透率30%,车机DAU年增120% - 折叠屏:2023年出货量680万台,大屏多任务带来新交互 - 老年群体:60岁以上网民规模达1.53亿,增速远超整体
未来三年,哪些赛道还有洼地?
1. 小程序的“去中心化”流量
微信、支付宝、抖音三家DAU超10亿的小程序生态,**让“无需下载”成为新习惯**。 - 微信小程序广告eCPM均值68元,低于App的90元,**获客成本降低25%** - 支付宝生活号聚焦本地服务,餐饮商家ROI可达1:7 - 抖音小程序带团购券,核销率比H5页面高3倍
2. AI驱动的“意图流量”
传统搜索是“人找信息”,AI搜索升级为“信息找人”。 - 百度文心一言插件日均调用量破5000万次,医疗、教育类CPC溢价40% - 小红书“点点”AI助手,让笔记曝光量提升200%,种草效率翻倍 - 手机厂商内置大模型:小米“小爱同学”月活1.2亿,可直接跳转服务
3. 线下屏的“二次联网”
电梯屏、快递柜屏、餐饮屏正被4G/5G模组改造为“可点击的流量入口”。 - 分众传媒2023年互动屏占比35%,扫码率从1%提升到8% - 丰巢柜屏接入淘宝特价版,退货取件时推送优惠券,转化率12% - 蜜雪冰城门店电视接入小程序点单,客单价提升18%
开发者如何低成本抢滩?
策略一:做“场景钉子”而非“超级应用”
用户心智已被头部App占据,**垂直场景的小而美更有机会**。 案例: - “体重小本”专注减肥打卡,DAU仅80万,但付费率高达22% - “形色”拍照识花工具,通过景区合作年赚千万广告费

策略二:流量“反漏斗”运营
传统漏斗:曝光→点击→转化;**反漏斗:先锁定高价值人群,再扩散**。 步骤: 1. 用企业微信社群沉淀1000名超级用户 2. 设计裂变任务(如“邀请3人得7天会员”) 3. 通过小程序直播转化,单场GMV可达50万
策略三:抓住“手机系统级入口”
厂商正开放负一屏、全局搜索、语音助手给开发者。 - 华为“服务卡片”日活超2亿,快递类卡片点击率15% - OPPO“速览”接入外卖平台,点击到下单缩短至3步
自问自答:中小团队还有机会吗?
问:没有预算买量怎么办? 答:绑定生态。抖音小程序的“拍视频带小程序”功能,**零成本获得自然流量**,2023年TOP100小程序中,45%来自10人以下团队。
问:如何避免被大厂复制? 答:做线下数据资产。比如社区团购小程序,通过团长掌握小区用户收货地址,这类“脏数据”是大厂最难复制的。
问:2024年最值得投入的流量形式? 答:AI对话式广告。当用户问“附近哪家火锅好吃”,系统直接推荐你的店铺,这种“需求即广告”的转化率可达30%以上。

尾声:流量终局是“人”的数字化
当每台手机都变成一个AI分身,真正的红利将属于那些能**把服务嵌入用户生活微场景**的开发者。 今天省下的每一分买量成本,都会变成明天对抗不确定性的护城河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