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“互联网金融总额”?
很多人第一次听到“互联网金融总额”时,会把它简单理解为“P2P待收余额”或“网贷存量”。实际上,**官方语境里的互联网金融总额**至少包含以下四大板块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银行系直销存款与互联网理财
- 第三方支付机构沉淀资金
- 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贷款余额
- 合规网贷机构借贷余额
为什么官方口径与民间数据差距巨大?
民间第三方平台往往只抓取网贷行业数据,而央行、银保监会的统计口径会把**银行、支付、消金、信托**全部纳入。以2024年Q1为例:
- 民间统计:网贷余额约0.49万亿元
- 央行统计:互联网金融业务总量已突破**11.2万亿元**
差距的核心在于**统计边界不同**,并非谁对谁错。
怎么查最权威的互联网金融总额?
方法一:央行金融稳定报告
每年6月、12月,中国人民银行会发布《中国金融稳定报告》,其中“互联网金融专题”会披露**全口径余额**。下载路径:央行官网→政务公开→政策发布。
方法二:银保监会“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系统”
进入银保监会官网,依次点击“政务信息-统计数据-银行业非现场监管报表”,在G4B-Ⅱ附表中可找到**互联网渠道贷款余额**。
方法三:第三方聚合平台(仅作交叉验证)
网贷之家、零壹智库每月会更新“网贷余额百强榜”,虽然口径窄,但**更新频率高**,适合做趋势对比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查数据时最容易踩的坑
- 把“交易量”误当“余额”:交易量是累计值,余额是时点值,二者差一个量级。
- 忽略币种折算:部分平台用美元计价,需按报告期末汇率换算。
- 混淆“在贷”与“在投”:理财端“在投”金额≠资产端“在贷”金额。
如何自己估算区域互联网金融总额?
如果只想快速估算某省或某市的规模,可用“贷款余额法”:
- 获取当地人民银行中心支行发布的《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月报》。
- 找到“住户消费贷款”+“经营性贷款”中**线上放款占比**(一般披露在附注)。
- 用该比例乘以对应贷款余额,即可得出**区域互联网金融总额近似值**。
以杭州市2024年3月数据为例:
- 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:2,180亿元
- 线上占比:68%
- 估算结果:约**1,482亿元**
企业如何定期跟踪行业总额?
对金融科技公司而言,仅看总量意义有限,更关键的是**结构变化**。推荐自建“三表一图”:
- 余额结构表:按银行、消金、小贷、网贷拆分。
- 增速对比表:月度环比、季度同比双维度。
- 风险权重表:根据不良率给不同板块加风险系数。
- 趋势折线图:把总量与GDP增速、社融增速放在同一坐标系,观察**偏离度**。
未来两年总额会怎么走?
结合监管文件与机构调研,可得出三点预判:
- 总量缓降:网贷继续压降,但银行线上贷款增量可对冲,预计年降幅不超过3%。
- 结构集中:持牌机构份额将从目前的72%提升至**80%以上**。
- 区域分化:长三角、珠三角总额仍占全国**45%以上**,东北、西北占比继续下滑。
常见疑问快答
问:支付宝里的余额宝算互联网金融总额吗?
答:算,但只计入**货币基金规模**,不计入贷款端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问:微信小程序里的“分付”额度算吗?
答:算,它属于**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循环贷余额**。
问:为什么有时查到两个官方数据却不一样?
答:央行与银保监的统计时点不同,央行用**月末数**,银保监用**季末数**,差异在1%以内属正常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