十三五移动互联网_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

新网编辑 11 0

十三五期间移动互联网到底发生了什么?

2016—2020年,中国把“网络强国”写进国家战略,移动互联网成为主战场。4G基站从177万飙升到575万,手机网民规模突破9.86亿,人均月度流量从不足1G涨到10G以上。短短五年,移动应用从“能用”跃迁到“离不开”。

十三五移动互联网_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网速升级后,最先改变的是什么?

答案:支付习惯。
• 2016年,出门钱包、公交卡、银行卡缺一不可;
• 2020年,92%城市公交支持扫码移动支付渗透率达86%
自问:为什么二维码能一统江湖?
自答:因为4G把延迟压到20毫秒以内,扫码无需等待,体验碾压NFC。


短视频为何在十三五爆发?

三大条件同时成熟:
1. 流量单价下降90%,刷视频不再心疼;
2. 手机摄像头像素破亿,人人能拍高清;
3. 算法推荐精准到秒,内容找人而非人找内容。
结果:抖音日活从2018年1月的3000万冲到2020年8月的6亿,直接把微博、长视频挤下神坛。


三四线城市如何被移动互联网“拉平”?

过去,品牌下沉靠层层经销商;十三五期间,直播电商+社区团购让小镇青年与北上广同步尝鲜。
• 拼多多三年新增7亿用户,70%来自三线及以下
• 快手“村播”一年卖出2000亿农产品,云南咖啡、赣南脐橙直达餐桌。
自问:物流能跟得上吗?
自答:国家邮政局数据显示,十三五末全国快递网点覆盖97%乡镇,当日达、次日达成为标配。


5G牌照提前一年发放,普通人提前享受了什么?

虽然5G在2020年才规模商用,但云游戏、远程办公、VR看房已提前预热。
• 华为云电脑让千元机跑Photoshop;
• 钉钉、腾讯会议用户量一年翻10倍
• 贝壳VR带看累计时长超5000万小时,买房不再跑断腿。


移动互联网如何重塑公共服务?

“让数据多跑路,群众少跑腿”从口号变成日常。
国家政务服务平台上线,公积金提取、社保转移一键搞定;
健康码48小时全国互认,疫情流调从7天缩到2小时
电子医保凭证覆盖7.2亿人,看病忘带卡也能结算。

十三五移动互联网_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普通人如何抓住下一波红利?

1. 技能升级:短视频剪辑、直播运营、私域社群管理已成新职业;
2. 设备升级:换5G手机+200M宽带,体验云电脑、云VR;
3. 思维升级:把线下生意搬到线上,用小程序+社群做复购。
自问:现在入场晚不晚?
自答:移动互联网进入“存量深耕”阶段,细分领域仍有机会,比如中老年穿搭、宠物殡葬、小众乐器教学。


未来五年,哪些场景会继续被颠覆?

车机互联:手机App直接控车,停车场无感支付;
可穿戴设备:血糖、血压实时上传,家庭医生远程预警;
数字人民币:离线也能付,跨境汇款像发短信一样简单。
记住一条铁律:谁离用户最近,谁就拥有流量;谁能把复杂变简单,谁就赢得市场。

十三五移动互联网_如何影响普通人生活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