农信社为什么要做互联网金融?
在县域与乡村,“手机成为新农具,数据成为新农资”已成事实。传统网点辐射半径有限,而线上渠道可7×24小时触达农户。不做互联网金融,意味着把客户让给支付宝、微信以及各类民营银行。因此,农信社开展互联网金融是守住农村主阵地的必然选择。

农信社做互联网金融的四大天然优势
- 人缘地缘优势:客户经理熟悉每家每户的种植周期、养殖规模,可快速完成线上贷前画像。
- 低成本负债:多年沉淀的存款基础,让资金成本远低于互联网巨头。
- 政策倾斜:人民银行再贷款、乡村振兴专项债优先向农信系统倾斜。
- 线下网点协同:物理网点可作为“最后一公里”履约中心,解决农村物流与签约难题。
农信社互联网金融建设路径:从0到1的七步打法
第一步:搭好“数据中台”——先整合,再治理
很多农信社有核心系统、信贷系统、银联前置、助农POS等十几套数据孤岛。要想线上秒贷,必须先做客户主数据(ECIF)与额度中心的整合。浙江某农信联社用半年时间把1200万条客户信息去重、补全、标准化,线上贷款审批时间从2天缩短到3分钟。
第二步:选择“小而美”的场景切入
与其做“大而全”的APP,不如先深耕一个高频场景。常见切口包括:
- 农资采购:与县域供销社ERP对接,农户下单化肥即可自动分期。
- 粮食收购:对接粮库地磅系统,粮款实时结算到电子账户。
- 农机共享:整合合作社农机空闲时段,按亩计费,资金走农信通道。
山东寿光农商行以蔬菜大棚保险理赔为切口,上线3个月沉淀农户实名用户18万户。
第三步:打造“线上信贷工厂”
传统信贷靠人工写调查报告,线上化后必须模型化、自动化。可拆解为:
- 准入模型:社保、农保、土地承包经营权、补贴流水四维打分。
- 授信模型:结合种植品类历史价格波动,动态调整授信系数。
- 预警模型:卫星遥感监测作物长势,NDVI指数异常自动触发贷后检查。
福建晋江农商行把预警短信+客户经理钉钉任务结合,不良贷款率下降0.8个百分点。

第四步:建设“开放银行”能力
通过API、小程序、H5把账户、支付、理财能力输出给本地政务与产业链平台:
- 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合作,在“今日XX”APP内嵌“乡村振兴钱包”。
- 向冷链物流企业提供“账户+资金监管”接口,确保生鲜货款闭环。
广东佛山三水农信联社开放23个API接口,半年带来低成本存款12亿元。
第五步: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
农村用户对手机银行仍有顾虑,需要“客户经理+乡村信息员”双轮驱动:
- 客户经理负责授信白名单与风险兜底。
- 乡村信息员(村会计、农资店主)负责手把手教操作,每成功绑卡一户奖励10元话费。
湖南浏阳农商行用该模式,半年新增手机银行用户21万户,其中60岁以上用户占比14%。
第六步:强化合规与风控
农村市场熟人社会特征明显,需重点防范冒名贷款、资金挪用:

- 人脸+声纹双因子:防止借用身份证开户。
- 资金用途影像回传:贷款发放后7天内上传农资购买发票或现场照片。
- 黑名单联防联控:与县域其他金融机构共享欺诈客户名单。
江西赣州市辖内农信系统建立“红黑名单”共享库,一年拦截可疑交易4300笔。
第七步:持续迭代与生态共建
互联网金融不是一次性项目,需要“小步快跑、季度迭代”:
- 每季度举办“农户体验官”活动,收集痛点。
- 与省农担、保险公司联合推出“信贷+担保+保险”组合包。
- 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做订单农业,让贷款有真实贸易背景。
安徽亳州药都农商行与同仁堂亳州产业园合作,为药农提供“种苗贷+收购保证价”,贷款余额突破9亿元。
常见疑问解答
问:系统建设预算有限,如何分阶段投入?
答:可采用“SaaS+本地化部署”混合模式。第一阶段直接租用省联社或第三方成熟网贷SaaS,验证业务模型;第二阶段再把关键数据回迁本地,确保自主可控。
问:农户不会用智能手机怎么办?
答:把手机银行简化到“三键操作”——首页直接放“借钱”“还钱”“查余额”。同时保留语音播报功能,方言版本由本地电台播音员录制,降低学习门槛。
问:如何衡量互联网金融建设成效?
答:除了贷款余额、用户数,更要关注“农户融资成本是否下降”与“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是否提升”。贵州遵义农信设定“两增一降”指标:涉农线上贷款增速不低于30%,户均利率下降不低于50BP,客户经理人均管户提升3倍。
写在最后
农信社的互联网金融建设,不是简单地把线下业务搬到线上,而是一场以数据为犁、以场景为种、以风控为肥的“新农耕革命”。只要坚持“小切口、深耕耘、快迭代”,就能把农村普惠金融做得既接地气,又有科技感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