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互联网医疗到底在争夺哪些人群?
先自问:互联网医疗是不是只服务年轻人?
答案是否定的。根据动脉网《互联网医疗用户画像》报告,**35-55岁的慢病患者占比高达47%**,而25-34岁的健康焦虑人群紧随其后,占比31%。**银发族(60岁以上)虽然占比仅12%,却贡献了人均客单价最高的在线问诊费用**。因此,互联网医疗的目标市场可拆成三大圈层:

- 慢病管理刚需人群: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心脑血管疾病患者
- 轻健康焦虑人群:体检异常、亚健康、孕产育儿
- 高端医疗补充人群:肿瘤、罕见病、海外就医
二、地域维度:一二线城市饱和后,下沉市场怎么打?
自问:是不是只有北上广深才用得起互联网医院?
QuestMobile数据显示,**2023年三线及以下城市在线问诊增长率达到78%**,远超一二线城市的24%。原因有三:
- 线下优质医疗资源稀缺,**县级医院三甲覆盖率不足17%**
- 熟人社会口碑传播快,**一个村医推荐即可带动整村使用**
- 医保异地结算打通,**2024年已有89%的县域支持线上医保支付**
打法示例:微医在甘肃定西试点“村医工作台”,**通过培训村医成为互联网医院代理人,三个月获客成本降至线下的1/5**。
三、支付方画像:谁在为互联网医疗买单?
自问:用户自费之外,还有哪些金主?
支付方 | 核心诉求 | 合作案例 |
---|---|---|
商业保险 | 降低赔付率 | 平安好医生与平安寿险联合推出“问诊送药直赔”,**用户0垫付,药费直接由保险结算** |
企业HR | 员工健康管理降本 | 京东健康接入顺丰集团,**年度体检异常员工在线复诊率提升3倍,病假率下降12%** |
政府医保 | 分级诊疗落地 | 浙江“互联网+护理服务”纳入医保,**单次导尿护理线上预约价格仅为线下的60%** |
四、场景细分:从“治已病”到“治未病”的增量市场
自问:除了在线问诊,还有哪些场景能变现?
1. 居家检测+远程判读
鱼跃医疗与阿里健康合作,**血糖仪数据实时上传,异常值触发医生主动干预**,复购率提升40%。

2. 术后随访
好大夫在线为三甲医院乳腺外科搭建随访系统,**患者术后三年复查率从61%提升到89%**。
3. 职场心理
简单心理推出EAP套餐,**字节跳动采购后员工心理咨询使用率增长220%**。
五、精准切入方法论:三步找到你的利基市场
第一步:数据反推需求缺口
用百度指数+疾病图谱交叉验证,**发现“儿童过敏性鼻炎”搜索量年增35%,但提供脱敏治疗的互联网医院不足5家**。
第二步:建立单病种闭环
以银屑病为例:
- 前端:抖音科普内容精准投放(#银屑病生物制剂话题播放量2.1亿)
- 中端:皮肤镜AI初筛+三甲医生二次确诊
- 后端:医保双通道药店送药到家
第三步:设计支付杠杆
与镁信健康合作推出“银屑病疗效险”,**患者使用生物制剂无效可获赔80%药费,产品上线首月转化率18%**。

六、未来三年值得押注的增量人群
自问:还有哪些被忽视的群体?
- 新中产父母:每年花费5000-8000元在儿童近视防控、身高管理的家庭,2025年规模预计突破1200万
- 育龄女性:辅助生殖全流程线上化,**从促排监测到保胎用药,单客LTV可达3万元**
- 慢病年轻患者:25-35岁二型糖尿病人群5年增长217%,更愿为CGM动态血糖仪付费
七、避坑指南:三个伪需求场景
1. 高端家庭医生:年费2万以上的服务,续费率不足30%,本质是医疗资源的奢侈品而非刚需
2. 泛健康商城:在没有医生背书的情况下卖保健品,转化率低于1%
3. AI自诊工具:缺乏监管备案,某头部平台因误诊率过高被下架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