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翻译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?
根据Common Sense Advisory发布的年度旗舰报告,2017年全球语言服务与技术支持市场规模达到430亿美元,同比增长6.97%。其中,中国市场份额首次突破55亿美元,增速高达12.4%,远超全球平均。这一数据背后隐藏的核心问题是:需求究竟来自哪里?

- 跨境电商爆发:亚马逊、eBay中国卖家数量一年内翻番,商品描述、客服、售后全部需要本地化。
- “一带一路”项目落地:央企在海外EPC合同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,技术标书、合规文件翻译需求激增。
- 手游出海潮:仅《王者荣耀》海外版就带动近3000万字的UI、剧情、法律条款翻译。
翻译公司靠什么赚钱?三种主流盈利模式拆解
1. 传统“字数×单价”模式是否还有利润空间?
答案:仍有,但毛利率已从十年前的60%压缩到28%。原因在于:
- CAT工具普及,重复内容折扣高达70%;
- 客户自建术语库,议价能力增强;
- 自由译者平台化,去中介化趋势明显。
为了守住利润,头部公司开始捆绑增值服务:排版、DTP、本地化测试按小时计费,平均客单价提升35%。
2. 技术驱动型SaaS订阅为何成为新现金牛?
以某新三板挂牌企业为例,2017年推出“翻译云”SaaS,客户按年订阅API调用量:
套餐类型 | 年调用量 | 年费(万元) | 毛利率 |
---|---|---|---|
基础版 | 100万字符 | 3.8 | 82% |
旗舰版 | 1000万字符 | 28 | 89% |
关键壁垒在于垂直领域语料库:医疗、法律、专利三大库累计超4亿句对,竞争对手复制成本极高。
3. 众包+AI译后编辑如何颠覆成本结构?
某独角兽公司把流程拆成三步:

- 机器预翻译:谷歌NMT+自研垂直引擎,BLEU值可达62;
- 全球众包:20000名认证母语者抢单,平均单价0.03美元/词;
- AI质检:LSTM模型自动检测术语不一致,漏检率<0.5%。
最终交付价格比传统模式低42%,而译员收入反而提升20%,秘诀在于流程效率**而非压榨单价。
2017翻译行业人才流向:谁在涨薪谁在焦虑?
猎头公司Robert Walters的调研显示:
- 稀缺语种+垂直领域:冰岛语医药专利翻译,年薪可达60万元;
- 本地化工程师:掌握SDL Passolo、Alchemy Catalyst者,3年经验月薪25k-30k;
- 纯文学译者:平均稿酬80-120元/千字,同比下降15%,原因在于出版社预算缩减。
自问自答:普通英语译者如何突围?
答:把CAT工具+SEO关键词研究+基础Python脚本组合成新技能包,可承接跨境电商A+页面优化项目,单页报价800-1500元,是传统翻译的3倍。
技术冲击波:神经机器翻译元年真的来了吗?
2017年9月,谷歌发布Transformer架构,WMT大赛英德新闻任务BLEU值刷新至28.4,比上一年提升8.3个百分点。但实测发现:
- 金融合同:数字、日期错误率仍高达7%;
- 医疗IFU:被动语态、长从句逻辑混乱;
- 营销文案:双关、文化梗完全失效。
结论:机器翻译+人工深度编辑**的混合模式至少还有5年窗口期,谁能建立垂直领域PE(Post-editing)人才库,谁就能吃到最大红利。

资本视角:为什么2017年翻译公司扎堆挂牌新三板?
全年共有11家语言服务企业登陆新三板,募资总额6.7亿元。投资人看重的并非翻译本身,而是:
- 数据资产:每1000万字语料≈1亿元估值;
- 客户黏性:SaaS年续费率>90%,PS倍数可达8-12倍;
- 政策红利: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带来15%所得税优惠。
典型案例:某专利翻译公司通过“翻译+知识产权咨询”双轮驱动,2017年净利润率32%,成为Pre-IPO明星。
未来三年,翻译行业还有哪些隐藏机会?
自问自答:除了常见的医疗、法律,下一个蓝海在哪?
答案:工业物联网(IIoT)设备说明书。理由:
- 全球IIoT设备出货量2020年将突破50亿台,每台设备需配套多语种安装指南;
- 传统制造业缺乏本地化团队,外包率>80%;
- 技术写作+翻译的交钥匙服务可溢价50%以上。
提前布局者已在德国、日本设立技术写作中心,锁定博世、三菱等巨头的年度框架协议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