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还能开奶茶店吗?答案是肯定的,但前提是你必须避开“同质化红海”,找到新的细分赛道与差异化打法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拆解奶茶行业的机会点、盈利模型与风险预警。

一、市场容量:奶茶真的饱和了吗?
没有饱和,只是分层了。
- 2023年现制茶饮市场规模约2,800亿元,年复合增速仍保持8%左右;
- 下沉市场(三线及以下城市)门店增速高达18%,远高于一二线的5%;
- 健康化、功能化新品类(低糖、植物基、胶原蛋白)增速>25%,远高于传统奶茶。
结论:总量仍在扩张,但“低质量供给”正在被淘汰,机会属于能抓住新需求的人。
二、2024年还能开奶茶店吗?关键看这三条红线
1. 选址红线:商圈客流≠有效客流
自问:为什么同一条街,有的店月销10万,有的3个月就倒闭?
自答:核心差异在“客群匹配度”。
- 学校门口:下午3点后是高峰,客单价12–15元,主打性价比;
- 写字楼:上午咖啡、下午奶茶,客单价18–22元,需推“轻乳茶+贝果”套餐;
- 社区店:晚7点后是第二高峰,家庭客为主,需大杯、0糖、儿童友好。
2. 产品红线:SKU越多≠竞争力越强
自问:菜单上40款产品,为什么销量前5名占了70%?
自答:“爆款+长尾”结构才是正解。
- 爆款:3–5款,毛利率≥65%,月销占比≥50%;
- 长尾:每月上新2–3款,做“限时+联名”制造话题,失败即下架;
- 隐藏菜单:用小程序收集用户DIY配方,反向孵化新品,降低试错成本。
3. 成本红线:房租占比>15%就危险
自问:为什么有的店日销3000元还亏钱?
自答:“三高一低”模型失衡。

成本项 | 健康区间 | 危险信号 |
---|---|---|
房租 | ≤12% | ≥15% |
人工 | ≤18% | ≥22% |
原料 | ≤30% | ≥35% |
毛利率 | ≥60% | ≤55% |
三、奶茶店加盟赚钱吗?算清四笔账再决定
1. 加盟费值不值?
自问:30万加盟费到底买了什么?
自答:买的是“时间成本”与“供应链溢价”。
- 头部品牌:单店模型成熟,3–6个月回本,但加盟费高、区域保护严格;
- 腰部品牌:加盟费低,但需自己跑供应链,平均回本周期拉长到12–15个月;
- 快招品牌:0加盟费,靠卖设备赚钱,存活率<30%,慎入。
2. 供应链暗利润
自问:为什么总部要求统一进货?
自答:“锁价+锁质”双保险。
- 锁价:大宗采购降低原料波动,2023年植脂末价格涨幅20%,品牌方能压到8%;
- 锁质:第三方检测+中央工厂,减少食安风险,避免“一杯奶茶毁一个店”。
3. 线上订单占比多少才安全?
自问:外卖抽成23%,是不是做越多越亏?
自答:线上占比40%是甜蜜点。
- 低于30%:线下客流不稳,抗风险差;
- 高于50%:平台议价权过大,利润被抽干;
- 40%时,可拿平台流量做“新客获取”,再用会员储值拉回私域。
4. 会员复购率决定生死
自问:为什么有的店开业3个月就排队,6个月后门可罗雀?
自答:复购率<30%的店,必死。
- 第一月:靠开业活动拉新,复购率可达50%;
- 第三月:回归常态,若复购率掉到25%,需立即推“次卡+社群秒杀”;
- 第六月:复购率稳定在35%以上,才能覆盖固定成本。
四、2024年奶茶行业的三大增量机会
机会1:下沉市场的“平价升级”
案例:某县城品牌“茶小满”,客单价8元,用“鲜牛奶+现泡茶”替代植脂末,月销15万,毛利仍达58%。
打法要点:“价格降维+品质升维”,用乡镇更低的房租对冲原料成本。

机会2:健康赛道的“功能+场景”
案例:上海“轻醒”推出“玻尿酸气泡茶”,主打“熬夜脸”场景,单杯25元,复购率42%。
打法要点:把“成分党”语言翻译成“场景痛点”,降低用户决策成本。
机会3:茶饮+零售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
案例:长沙“茶颜悦色”把爆款茶底做成茶包,线上月销500万元,毛利70%。
打法要点:门店是“体验仓”,零售是“利润仓”,两者共用供应链。
五、风险预警:2024年必须避开的三个坑
- 快招陷阱:承诺“0经验3个月回本”,实为高价卖设备,合同里隐藏“进货量对赌”;
- 联名过热:IP授权费动辄10万+,若产品无创新,流量只是一次性狂欢;
- 食安黑天鹅:2023年某头部品牌因“烂芒果”事件,单店日销暴跌80%,建议每月做一次第三方抽检并留样。
最后提醒:2024年开奶茶店,拼的不再是“谁更便宜”,而是“谁更懂细分人群”。把选址、产品、成本、复购四个环节拆解到周、日、单杯,才能在看似饱和的市场里找到真正的缝隙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