私募产品怎么选?先搞清这五个维度
维度一:策略类型与风险画像
- **股票多头**:高波动、高弹性,适合牛市或结构性行情; - **量化对冲**:市场中性、套利、CTA,波动相对低,回撤可控; - **固收+**:债券打底+转债/打新/期权增厚,年化6%~10%,回撤<3%。 自问自答:为什么同一策略不同管理人差距巨大?核心在于**团队稳定性、因子迭代速度、风控阈值**。 ---维度二:管理人尽调清单
1. 核心投研人数≥策略所需最低配置(股票多头≥5人,量化≥10人); 2. 近3年关键人员离职率<20%; 3. 是否自建IT系统,**回测样本≥10年**且包含极端行情; 4. 风控案例:2022年4月、10月两次大跌中,产品最大回撤是否低于同类中位数。 ---维度三:费用结构拆解
- 认购费:1%以内可谈; - 管理费:1%~2%,**量化>主观**; - 业绩报酬:高水位法最常见,警惕“缩水位”条款; - 退出费:持有<1年收1%~3%,**FOF母基金额外再加0.5%**。 ---维度四:流动性匹配
| 产品类型 | 开放频率 | 赎回周期 | 适合资金属性 | |---|---|---|---| | 股票多头 | 月度/季度 | T+5~T+10 | 1年以上闲置资金 | | 量化中性 | 周度 | T+3 | 6个月以上 | | 固收+ | 每季度 | T+7 | 3~6个月 | 自问自答:急用钱怎么办?**提前30天书面申请+支付2%违约金**是行业通行做法,写入合同才有效。 ---维度五:合规与托管
- 基金业协会备案编号:以“S”开头,可在官网实时查询; - 托管人:券商托管>银行托管>无托管,**券商托管可实时穿透持仓**; - 估值频率:股票类每日,CTA/期权类可周度,警惕“自己估值”的管理人。 ---私募收益如何计算?三步拆解真实回报
第一步:看懂净值曲线
- 累计净值=1+累计收益率; - 单位净值剔除分红再投资,**分红再投才能体现复利**; - 警惕“平滑曲线”:若单月波动<1%,需核对估值表是否含非标资产。 ---第二步:计算真实年化
公式: 真实年化 = (期末净值/期初净值)^(365/实际天数) - 1 示例:产品运行500天,净值从1涨到1.35,真实年化 = (1.35)^(365/500) - 1 ≈ 24.6%,而非简单相除的35%。 ---第三步:扣除费用后的到手收益
场景:认购100万,持有2年,净值1.5,费用如下: - 认购费1% → 实际投入99万; - 管理费2%/年 → 两年扣约4万; - 业绩报酬20% → 超额收益(1.5-1.0)*100万*20%=10万; 到手金额 = 99万*1.5 - 4万 - 10万 = 134.5万 真实到手年化 = (134.5/99)^(1/2) - 1 ≈ 16.4%,比毛收益低8个点。 ---常见误区快问快答
误区一:把“成立以来年化”当未来预期?
答:错。**成立时点若恰好是牛市起点,年化会被显著抬高**。要看“滚动三年年化”与“同类排名分位数”。 ---误区二:分红越多越划算?
答:分红只是净值回撤,**资金再投资效率才是关键**。若分红后空仓打新,实际收益可能低于不分红产品。 ---误区三:最大回撤越小越好?
答:过度控制回撤往往牺牲收益。**观察“卡玛比率”=年化收益/最大回撤**,>2才算风险收益比优秀。 ---实操工具箱
- 查询备案: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官网→信息公示→私募基金管理人分类查询; - 对比回撤:私募排排网→收益风险→自定义区间; - 费用试算:Excel模板输入“认购金额、费率、持有天数”即可一键得出到手收益。 ---尾声:把选择权握在自己手里
私募不是神秘黑箱,**策略、团队、费用、流动性、合规**五张底牌翻开后,剩下的就是匹配自己的资金期限与风险承受力。用真实年化而非宣传口径去算账,才能在下一次市场波动中睡得安稳。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