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保健品品牌如何突围

新网编辑 12 0

2017年保健品市场到底有多大?

根据《2017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行业发展报告》,当年全国保健食品终端零售额已突破2300亿元,同比增长11.2%。其中,线上渠道贡献率首次超过35%,成为增速最快的板块。为什么线上突然爆发?90后、95后成为购买主力,他们更习惯在天猫国际、小红书、微信小程序里下单,而非传统药店。

2017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保健品品牌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政策收紧后,哪些品类仍被允许?

2016年底CFDA(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)发布《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》,2017年正式执行,导致约40%的“蓝帽子”申请被驳回。但以下三类依旧获批最多:

  • 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:备案制最快20天拿证,Swisse、善存借此快速上新。
  • 益生菌与肠道健康:Life-Space通过跨境电商单月销售额破亿。
  • 运动营养:肌肉科技、MyProtein借健身潮切入,客单价高达400元以上

政策收紧是否意味着中小品牌无路可走?备案制降低了资金门槛,只要原料在目录内,10万元即可启动一款单品。


保健品品牌如何突围?三大实战打法拆解

1. 精准人群:从“老年人”到“熬夜党”

传统保健品瞄准银发族,2017年TOP10品牌中已有6个推出针对年轻群体的子线。例如:

  • 汤臣倍健“Yep”系列:包装设计采用马卡龙色,主打葡萄籽+胶原蛋白组合,天猫旗舰店复购率48%
  • Blackmores“熬夜瓶”:在微博与B站联合百位UP主种草,30天话题阅读量2.3亿

2. 渠道下沉:三四线城市的“隐形金矿”

一二线市场趋于饱和,2017年三四线城市的保健品消费增速高达18%,远超一二线的9%。怎么打?

  • 药店+诊所捆绑:修正药业通过“义诊+赠品”模式,在县域市场拿下25%的钙片份额
  • 拼多多拼团:某不知名鱼油品牌通过9.9元3瓶试用装,3个月卖出200万瓶,后期靠正装盈利。

3. 内容营销:用“恐惧诉求”替代“疗效承诺”

新广告法禁止“治疗”“治愈”等词,品牌如何刺激购买?

2017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保健品品牌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  • 场景化恐惧:Swisse在微博投放“熬夜后肝指数飙升”的H5,转化率提升3.7倍
  • KOL背书:Keep签约教练发布“健身不补剂=白练”短视频,带动蛋白粉搜索量上涨220%

2017年失败的三个教训

不是所有突围都成功,以下案例值得警惕:

  1. 过度依赖微商:某酵素品牌靠朋友圈层级分销月入千万,因涉传被查处,库存积压1.2亿元
  2. 伪进口套路失效:消费者通过“跨境商品条码查询”发现澳洲品牌实为广东代工,退货率飙升至35%
  3. 忽视线下体验:纯电商品牌“绿瘦”因缺乏实体触点,用户信任度低,复购率不足15%

未来三年,保健品行业还会发生什么?

从2017年的趋势已可窥见端倪:

  • 功能性零食化:软糖、压片糖果剂型将替代胶囊,2020年市场规模预计超300亿元
  • 男性市场觉醒:抗疲劳、前列腺健康品类增速达40%,但缺乏头部品牌,机会巨大。
  • 医院渠道重启:特医食品(FSMP)获批后,雅培全安素已进三甲医院营养科,暗示“医字号”将成为新门槛

2017年只是分水岭,真正决定品牌生死的,是能否在政策、人群、渠道的三重夹缝中,找到可持续的信任场景

2017保健品行业前景如何_保健品品牌如何突围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
  • 评论列表

留言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