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饮料行业现状如何?一句话概括:总量庞大、结构升级、竞争白热化。未来趋势有哪些?健康化、数字化、国际化、可持续化。下面用自问自答的方式,拆解行业真实面貌与下一步机会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市场体量到底有多大?谁在喝?
2023年终端零售额突破1.4万亿元,年增速6.8%,高于同期GDP。消费主力从“90后”向“Z世代+新银发”双极扩散:
- 18-29岁:追求功能+颜值,月均可支配收入里12%用于饮料;
- 50-65岁:关注低糖、高钙,线上购买比例三年翻三倍。
谁在买单?女性占58%,小镇青年增速最快,县域市场贡献新增量的47%。
二、品类格局:哪些赛道在狂飙?
1. 无糖茶:从“小众”到“刚需”
2023年规模380亿元,年复合增长28%。东方树叶、三得利领跑,元气森林外星人用“代糖+气泡”切入,一年卖出5亿瓶。
2. 功能饮料:电竞与熬夜经济双轮驱动
红牛、东鹏特饮、乐虎三足鼎立,东鹏2023年净利润增长42%,500ml大金瓶在工地、外卖站点成标配。
3. 植物基:燕麦奶之后,开心果奶来了
OATLY带火燕麦奶,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46亿元。本土品牌“野生植物”用开心果+椰乳组合,客单价18元仍月销百万瓶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三、供应链暗战:成本、原料、物流谁在卡脖子?
PET粒子价格波动±20%,一瓶500ml饮料的包装成本占比从28%飙到35%。头部企业如何应对?
- 与中石化、三房巷签三年长约锁价;
- 推进瓶坯轻量化,每克省0.3分钱,年产10亿瓶就是3000万利润;
- 区域工厂+卫星仓,平均配送半径从480公里压缩到260公里。
四、渠道裂变:线下冰柜与抖音直播间谁更香?
线下仍是基本盘,占75%销量,但增量被线上抢走:
- 便利店:全家、罗森冰柜陈列费单店每月3000元,新品想占第二排要另付“价签费”;
- 抖音:2023年饮料类目GMV210亿元,“东方甄选”一场直播卖掉300万瓶NFC橙汁;
- O2O:美团闪购、饿了么“超级品牌日”让冰杯+饮料组合客单价冲到35元。
五、健康化:是真需求还是营销噱头?
消费者真的在意配料表吗?
调研显示:76%的Z世代会看“每100ml含糖量”。品牌如何落地?
- 代糖迭代:从阿斯巴甜到赤藓糖醇再到甜菊糖苷+罗汉果苷复配,口感更接近蔗糖;
- 清洁标签:农夫山泉“17.5°橙”只用橙+水,保质期45天,溢价50%仍供不应求;
- 功能+:添加玻尿酸、益生菌、GABA,“喝一瓶=敷一张面膜”成为小红书爆款文案。
六、数字化:一瓶饮料如何做到“千人千促”?
传统“再来一瓶”已死,一物一码+私域小程序才是新玩法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东鹏特饮“扫码领红包”累计沉淀1.2亿用户,复购率提升18%;
- 元气森林用企业微信导购,社群秒杀转化率12%,远高于行业3%均值;
- AI选品:通过抖音云图抓取“熬夜+脱发”关键词,30天推出人参能量饮,首月卖出200万瓶。
七、出海与反向代工:蜜雪冰城在越南为什么能卖3元/杯?
中国供应链优势外溢:
- 蜜雪冰城越南门店超1000家,柠檬由广西凭祥口岸直采,关税0%;
- 喜茶在新加坡用国内同款茶叶+当地鲜奶,单杯售价4.5新币,毛利率仍达65%;
- 反向代工:泰国品牌“ChaTraMue”委托广东工厂生产茶浓缩液,海运回泰成本比自建工厂低30%。
八、ESG:碳足迹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准入门槛?
欧盟CBAM试点2026年落地,每瓶饮料或增加0.03元碳税。国内企业动作:
- 康师傅杭州工厂屋顶光伏年减碳1.2万吨,相当于种66万棵树;
- 百事中国推“无标签”PE瓶,节省标签塑料800吨/年;
- 盒马与“好瓶”合作,回收PET瓶再生做环保袋,用户可用空瓶换积分。
九、投资视角:哪些细分赛道仍值得All in?
资本寒冬里,饮料仍是唯一融资数量正增长的食品细分:
- 低度酒+茶:RIO强爽联名“霸王茶姬”,单季销售破亿;
- 老年电解质水:针对术后恢复场景,客单价25元,复购周期7天;
- 地域风味:油柑、黄皮、刺梨等小众水果,奈雪油柑茶一年卖出3000万瓶。
十、留给中小品牌的生存缝隙
巨头阴影下,还有机会吗?
- 渠道下沉:县镇夫妻老婆店冰柜空置率40%,地推+返点即可切入;
- 场景细分:露营、飞盘、腰旗橄榄球催生“运动电解质泡腾片”,毛利率高达70%;
- 情绪价值:水獭吨吨“果茶方块”靠萌系包装,小红书笔记10万+。
中国饮料行业像一条永远涨潮的河,有人被卷走,也有人冲浪。看清趋势、卡准细分、做深供应链,就能在下一波浪潮里抢到位置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