未来五年,中国银行业仍具备投资价值,但需精选个股、关注政策与科技变量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一、宏观环境:政策托底与利率中枢下移
2024年起,央行连续两次降准、一次下调LPR,**净息差已收窄至1.69%的历史低位**。低利率环境压缩传统利息收入,却也降低银行负债成本。
- 政策组合拳:再贷款、专项再贴现额度累计超2万亿元,**为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**。
- 地产纾困:白名单项目融资落地率已达80%,**缓释对公地产不良生成压力**。
二、资产质量:真实不良率究竟是多少
官方公布2023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1.62%,但市场担忧隐性风险。
1. 哪些指标更可信?
关注逾期率、关注类贷款迁徙率、拨备覆盖率三大维度:
- 逾期90天以上贷款/不良贷款比值降至78%,**说明认定趋严**。
- 关注类贷款迁徙率连续三季度下降,**潜在风险逐步出清**。
- 拨备覆盖率维持205%,**利润调节空间仍大**。
2. 城投与地产敞口有多大?
上市银行对公地产贷款占比均值6.8%,**较2021年高点下降3个百分点**;城投债持仓以省级平台为主,**区域财政自给率>50%的占比超七成**,系统性风险可控。
三、盈利引擎:非息收入能否扛起增长大旗
2023年行业非息收入占比28%,较2019年提升7个百分点。
1. 财富管理:从卖产品到卖配置
头部银行AUM年复合增速15%,**但费率已由1.2%降至0.65%**。转型路径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提升权益类基金销售占比至35%,**拉高尾随佣金**。
- 家族信托规模三年翻番,**锁定高净值客户10年以上资金**。
2. 交易银行:现金管理+供应链双轮驱动
现金管理客户日均存款沉淀率提升12个百分点,**贡献低成本负债**;供应链金融线上化率突破60%,**单笔业务成本下降40%**。
四、金融科技:AI大模型落地场景拆解
银行科技投入占营收比已达3.5%,**重点投向三大领域**:
- 智能风控:反欺诈模型迭代周期从月缩短至周,**信用卡不良生成率下降18BP**。
- 数字员工:客服机器人解决率85%,**人力成本节约20%**。
- 产业金融平台:物联网+区块链实现仓单质押动态监控,**不良率低于0.5%**。
五、估值与股息:高股息策略是否失效
当前板块PB仅0.53倍,**低于净资产折价46%**;六大行平均股息率6.8%,**跑赢10年期国债230BP**。
1. 什么情况下会修复?
触发因素包括:
- 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速转正,**带动抵押品重估**。
- 特别国债补充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,**提升风险加权资产扩张能力**。
2. 如何筛选个股?
采用“三高一低”框架:
- 高ROE:>12%且波动率<2%。
- 高拨备:>250%具备利润释放空间。
- 高股息:>6%且分红率稳定。
- 低地产敞口:对公地产贷款占比<5%。
六、风险提示:需警惕的三只灰犀牛
1. 地方财政重整导致城投债估值波动;
2. 居民提前还贷潮持续,**按揭贷款规模年降10%以上**;
3. 美元走强引发人民币汇率波动,**外汇敞口较大的股份行承压**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