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银行业规模还能继续扩张吗?
可以扩张,但速度会明显放缓。央行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末商业银行总资产增速降至7.8%,创近十年新低。驱动因素从“规模红利”转向“质量红利”:
• 零售信贷占比首次突破40%,成为增量主引擎;
• 绿色信贷余额三年复合增速高达28%,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速近20个百分点;
• 财富管理手续费收入逆势增长12%,抵消了息差收窄的负面影响。

净息差为何持续收窄?
根本原因是“资产端收益率下降快于负债端成本下降”。
资产端:LPR五次下调的累积效应
2023年1年期LPR累计下调20bp,带动存量按揭贷款重定价,银行平均贷款收益率下滑至4.35%,同比下降42bp。
负债端:存款定期化抬高成本
居民储蓄意愿增强,定期存款占比升至63%,银行被动提高利率揽储,存款成本仅下降8bp,无法对冲资产端收益下滑。
应对策略
- 优化期限结构:缩短资产久期,减少利率风险敞口。
- 发力非息收入:理财、托管、投行等轻资本业务贡献度提升。
- 动态FTP定价:通过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引导分行偏好高收益资产。
数字化转型到底改变了什么?
不是简单上线APP,而是重构“客户旅程—风险控制—组织协同”三大环节。
客户旅程:从“到店”到“到手”
手机银行月活突破5亿,超80%的转账、理财交易在线完成。某股份行通过“无感授信”模型,将小微贷款审批时间从3天压缩至15分钟。

风险控制:实时多维数据替代静态报表
传统抵押物评估依赖线下尽调,如今接入税务、发票、物流等实时数据,违约识别提前3-6个月。
组织协同:科技子公司独立运营
12家全国性银行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,对外输出风控系统,2023年科技输出收入同比增长45%,反哺母行降低IT摊销成本。
监管新规如何重塑竞争格局?
2024年将落地的三大政策将直接改写游戏规则。
《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》
权重法下住房按揭风险权重下调至40%,鼓励银行加大按揭配置;对公房地产贷款风险权重上调至150%,抑制过度集中。
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
外资银行需将境内客户数据留存在本地,合规成本预计增加2-3亿元/年,中小外资行或被迫收缩业务。
数字人民币全面推广
央行与六大行完成钱包系统对接,交易免手续费将冲击第三方支付0.1%的费率蛋糕,银行有望重新夺回支付入口。
哪些细分赛道值得提前布局?
从ROE与政策红利双维度筛选,以下三大赛道最具爆发力。
养老金融
个人养老金账户开户数突破5000万,但缴费率不足30%。银行通过“账户+产品+投顾”闭环,可锁定客户未来20年现金流。
供应链金融
工信部要求2024年核心企业确权比例不低于60%,银行以应收账款质押切入,风险权重仅50%,远低于传统流贷100%。
跨境理财通
粤港澳大湾区试点额度拟从100万提至300万,南向通客户偏好美元货币基金,北向通青睐ESG主题理财,银行可赚取双倍申购费。
未来三年银行估值如何修复?
当前板块PB仅0.55倍,低于十年均值1个标准差,修复路径取决于ROE回升+不良出清。
ROE回升的两大抓手
- 降低信用成本:2023年行业不良生成率降至0.7%,拨备覆盖率升至245%,释放利润弹性。
- 提升杠杆倍数:资本新规降低优质资产风险权重,风险加权资产增速或下降3-5个百分点,杠杆空间打开。
不良出清的临界点
当关注类贷款占比降至2.5%以下(2023年为2.8%),市场将重新定价银行资产质量,目标PB有望回归0.8-1.0倍区间。
投资者最该跟踪哪些先行指标?
与其盯着财报,不如提前捕捉这些高频数据:
• 票据转贴现利率:若低于同业存单利率20bp以上,预示信贷需求疲软;• 理财破净率:当净值型产品破净比例超15%,赎回压力将传导至表内存款;
• 二手房网签量:领先按揭贷款增速2个月,是地产复苏的晴雨表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