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什么企业战略分析必须从“行业竞争格局”切入?
企业战略分析怎么做?答案很简单:先看清行业竞争格局。只有把市场结构、玩家位置、力量对比这三件事搞清楚,才能判断自己是该进攻、防守还是撤退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第一步:用“五力模型”画出行业竞争地图
波特五力模型仍是识别行业竞争格局最趁手的工具。操作时把五个维度拆成可量化的指标:
- 现有竞争者数量:统计CR4、CR8,看市场集中度;
- 潜在进入者威胁:计算资金壁垒(固定资产/营收比)、政策壁垒(牌照数量);
- 替代品性价比:用功能/价格比打分,高于1.2即高危;
- 供应商议价力:核心原料占成本比例>30%即红灯;
- 客户议价力:TOP5客户贡献率>50%即需警惕。
第二步:把静态格局变成动态战场
行业竞争格局如何研究?关键在于把“地图”变“电影”。三个动作:
- 时间切片对比:拉取过去五年市场份额,用CAGR画出增长曲线,一眼识别黑马。
- 事件驱动追踪:建立“并购-扩产-技术突破”事件库,每季度更新,判断拐点。
- 利润池漂移:把行业利润按价值链拆分,看利润从制造端向服务端迁移的速度。
第三步:用“战略群”替代“单一对手”
与其盯住一个对手,不如把相似打法的企业放进一个战略群。划分标准:
- 同一价格带
- 同一渠道模式
- 同一技术路线
这样能快速识别群间空白和群内红海,为差异化定位找到缝隙。
第四步:把竞争格局翻译成战略选择
看懂格局后,企业战略分析怎么做?用“3W1H”框架落地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维度 | 关键问题 | 决策工具 |
---|---|---|
Where | 在哪个细分战场开战? | GE矩阵 |
Who | 对标哪个战略群? | 战略群距离图 |
What | 提供什么差异化价值? | 价值曲线 |
How | 如何构建护城河? | VRIO模型 |
第五步:用“情景规划”应对不确定性
行业竞争格局如何研究才算到位?必须做反脆弱设计。步骤:
- 列出影响格局的高不确定性变量(政策、技术、需求);
- 为每个变量设定乐观/基准/悲观三档数值;
- 组合成27种情景,用蒙特卡洛模拟利润分布;
- 选出“无悔行动”(如渠道下沉)和“赌注行动”(如重资产扩产)。
案例拆解:新能源车电池赛道
以2023年数据为例,演示如何把上述方法串成一条线:
- 五力扫描:CR4=78%,政策补贴退坡,磷酸铁锂对三元替代比达1.4,供应商议价力中等。
- 动态追踪:宁德时代市占率从52%降至48%,比亚迪电池外供比例从5%升至18%。
- 战略群划分:高端三元群、性价比铁锂群、固态技术储备群。
- 战略选择:二线厂商选择在储能铁锂群做差异化,避开动力高端群。
- 情景规划:若2025年固态电池成本下降30%,则提前锁定上游硫化物材料长单。
常见误区与自检清单
企业战略分析常踩的坑:
- 只看规模不看利润池;
- 把短期价格战误判为长期格局变化;
- 忽视跨界替代者(如光伏+储能对方案商的冲击)。
自检时,用以下三问过滤:
- 我的数据是季度级还是年度级?
- 我是否同时跟踪了直接对手和间接对手?
- 我的战略假设在三种情景下是否都成立?
把竞争格局研究变成组织能力
最后,把行业竞争格局如何研究固化成流程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设立市场情报小组,每月更新一次“五力雷达图”;
- 用战略群档案替代传统竞品文件夹,每季度review一次;
- 把情景规划结果写进董事会季度议题,强制讨论。
当竞争格局研究从“项目”变成“肌肉记忆”,企业战略分析怎么做就不再是问题,而是条件反射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