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ERP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?
2016年被业内称为“云ERP分水岭”。这一年,传统许可证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,而SaaS订阅收入增速高达42%。**Gartner报告显示,全球ERP市场规模达到335亿美元,其中云ERP占比首次突破25%**。这一变化背后,是中小企业对轻量级、快速部署方案的强烈需求。

选型时最纠结的三个问题
1. 本地部署还是云端?
自问:预算有限、IT人手不足的企业该怎么选?
自答:**云ERP的TCO(总体拥有成本)比本地部署低30%-50%**,且无需一次性投入服务器与数据库授权。但金融、军工等行业仍需本地部署以满足合规要求。
2. 功能大而全还是行业垂直?
2016年,用友U9、金蝶K/3 Cloud等通用型产品开始“瘦身”,推出**制造业、医药流通、跨境电商**等细分版本。垂直方案实施周期缩短40%,二次开发量减少60%。
3. 国际巨头还是国产新秀?
SAP S/4HANA与Oracle Cloud的标杆案例集中在年营收50亿以上集团;而**鼎捷T100、浪潮GS在年营收5-20亿的成长型企业中渗透率达38%**,性价比更突出。
2016年技术风向标
- 内存计算普及:SAP HANA装机量突破1.2万套,实时MRP运算从小时级降至分钟级。
- 移动审批爆发:超过65%的新签项目要求支持微信/钉钉审批流。
- API经济萌芽:用友发布“OpenAPI计划”,允许第三方开发者调用库存、财务凭证接口,生态应用半年内增长200+。
价格战背后的隐藏成本
2016年Q3,某国产厂商推出“买财务模块送供应链”促销,看似节省20%费用,但实施顾问透露:**后期定制报表、接口开发费用比标准报价高3倍**。选型时必须要求厂商提供《二次开发人天报价表》。
失败案例复盘:三个血的教训
1. 忽略数据迁移复杂度
某华东机械企业从旧系统切换至新ERP时,发现**BOM表中30%的物料编码存在重复**,导致MRP运算错误,最终额外花费120万元做数据清洗。

2. 业务部门参与度不足
财务部门主导选型,未让生产部参与流程梳理,结果新系统的工序汇报方式与车间实际脱节,上线后工人拒绝使用,项目搁置。
3. 迷信“成功案例”
某食品企业看到同行使用某国际大牌ERP后效率提升,便直接签约,却忽视自身SKU数量是对方的5倍,**系统架构无法支撑高频促销调价**,一年后更换为国产方案。
2017年预算怎么做?
根据2016年实施数据,**成长型企业ERP项目平均投入为年营收的0.8%-1.2%**。建议预留20%预算用于:
- 数据清洗与历史账套迁移
- 关键用户培训(不少于80学时)
- 上线后3个月的运维驻场
给CIO的终极建议
如果2016年只能记住一句话:**“选ERP不是选软件,是选未来五年的数字化合伙人。”** 把POC测试周期从两周延长到一个月,让业务部门用真实单据跑完整流程,比任何PPT承诺都可靠。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