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物流行业整体运行概况
2016年,中国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29.7万亿元,同比增长6.1%,增速较2015年回升0.3个百分点。全年社会物流总费用11.1万亿元,占GDP比重14.9%,**连续三年下降但仍高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8%—9%的水平**。电商快递、冷链、同城即时配等细分市场保持30%以上增速,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新引擎。

物流成本为何居高不下?核心原因拆解
1. 运输结构失衡:公路独大推高费用
2016年,**公路货运量占比高达77.5%**,铁路、水运占比却持续下滑。公路运输单位能耗是铁路的7倍、水运的14倍,且受油价波动、过路费、司机短缺影响,成本刚性上涨。以北京—广州为例,同样20吨货物,公路运费约4500元,铁路仅2600元,但铁路装卸时间长、两端接驳弱,导致货主仍倾向公路。
2. 仓储租金与人力双重挤压
一线城市高标仓平均租金1.2元/㎡·天,同比上涨8%;普通仓0.8元/㎡·天,涨幅5%。同时,**仓库操作工月薪突破4500元**,较2015年增长12%。自动化改造虽能降低长期成本,但初期投入高:一套AS/RS立体库系统需2000万元以上,中小物流企业难以承担。
3. 税费与制度性成本隐形增加
- **过路过桥费**:占运输成本30%,部分省份货车通行费单次高达500元。
- **营改增后进项抵扣不足**:个体司机难以提供增值税专票,导致企业税负反增。
- **超限超载罚款**:2016年全国查处超限超载案件超200万起,单车年均罚款1.5万元。
降本增效的三大突破口
突破一:多式联运试点加速
2016年,交通运输部公布首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,如宁波舟山港—浙赣湘“海铁联运”班列,**运输时间缩短40%,成本降低20%**。通过“一单制”结算,货主只需一次委托即可完成铁、水、公全程运输,避免重复装卸。
突破二:共享仓储与云仓网络
菜鸟、京东等平台开放自有仓储资源,中小商家可“按天租仓、按件计费”。以义乌为例,**共享仓使商家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从45天降至28天**,资金占用成本下降35%。
突破三:无车承运人政策破冰
2016年10月,交通运输部启动无车承运人试点,允许无自有车辆的平台代开增值税专票。罗计物流等试点企业整合50万个体司机,**车辆空驶率从37%降至26%**,司机月收入增加3000元。

2016年物流行业十大热点事件
- 顺丰借壳鼎泰新材登陆A股,市值一度突破3000亿元。
- 圆通速递收购先达国际,迈出快递企业国际化第一步。
- 菜鸟网络联合32家物流企业成立“菜鸟联盟”,承诺次日达覆盖50城。
- 交通运输部发布《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》,统一六轴货车限重49吨。
- 京东物流开放给第三方商家,仓配一体化订单量同比增长150%。
- 货车帮与运满满合并为“满帮集团”,车货匹配平台进入寡头时代。
- 冷链物流标准《食品冷链物流追溯管理要求》正式实施。
- 中国邮政成立“中邮速递易”,智能快递柜规模突破9万组。
- 唯品会自建品骏快递,电商物流“自建+外包”格局分化。
- 普洛斯收购盖世理,外资加速布局中国高端仓储市场。
未来展望:技术如何改写成本曲线?
2016年,物流行业技术投入占比首次突破1%。**G7物联网平台接入车辆超50万台**,实时监测油耗、胎温、急刹等行为,帮助车队降低5%燃油成本。京东在宿迁试点无人机配送,单票成本降至6元,仅为人工配送的60%。随着新能源物流车补贴延续、自动驾驶卡车路测开放,预计2020年行业平均运输成本有望再降8%—10%。

评论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