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A股整体回顾:熔断惊魂与慢牛萌芽
2016年开年即遭遇“熔断”机制,沪指在1月4日、7日两度触发7%熔断阈值,**短短四个交易日蒸发市值逾7万亿元**。随后监管层紧急叫停熔断,市场才逐步企稳。全年来看,上证指数从年初的3539点跌至年末的3103点,跌幅约12.3%;而创业板指更惨烈,全年跌幅达27.7%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哪些行业在2016年最抗跌?
1. 食品饮料:穿越周期的“喝酒吃药”再升级
- **贵州茅台**全年逆势上涨56%,成为资金避风港;
- 调味品龙头海天味业、乳业双雄伊利股份、光明乳业均录得正收益;
- 逻辑:业绩确定性高+现金流充沛+防御属性强。
2. 家用电器:地产后周期的“隐形冠军”
- **格力电器**全年涨幅18%,美的集团涨幅23%;
- 三四线城市地产去库存带动空调销量超预期;
- 原材料(铜、钢)价格低位,毛利率显著改善。
3. 银行:低估值+高股息的安全垫
- 工商银行、建设银行等国有大行全年跌幅不足5%,**股息率普遍超过4%**;
- 坏账率见顶预期+供给侧改革提升资产质量。
2016年哪些板块跌幅最大?
1. 计算机与传媒:估值泡沫破裂
- 创业板指PE从年初的80倍骤降至年末的50倍;
- 乐视网、全通教育等明星股跌幅超60%;
- 逻辑:外延并购逻辑证伪+业绩承诺不达标。
2. 军工:改革预期落空
- 航天科技、中航机电等全年跌幅超30%;
- 军民融合政策推进低于预期,订单兑现缓慢。
2016年行业轮动的核心驱动因素
1. 供给侧改革:周期股的脉冲行情
煤炭(陕西煤业)、钢铁(宝钢股份)在二季度启动,**政策限产+库存周期底部**推动螺纹钢价格半年内暴涨70%。但行情来得快、去得也快,三季度后多数周期股回吐涨幅。
2. 深港通开通:外资定价权初显
12月5日深港通落地,**格力电器、海康威视**等白马股获外资持续净买入,推动“漂亮50”概念发酵。
投资者如何应对2016年的极端行情?
自问自答:2016年追高周期股被套怎么办?
若在三季度高点买入煤炭股,可采取以下策略:
- **止损纪律**:跌破20周线减半仓,跌破60周线清仓;
- 切换至防御板块:如公用事业(长江电力)或高股息组合(中国银行+宁沪高速);
- 利用反弹做T:周期股波动大,可借助BOLL通道高抛低吸。
自问自答:2016年持有创业板基金如何自救?
若全年持有创业板指数基金,可:
- 定投摊薄成本:每月固定投入,降低平均持仓价;
- 换仓至中盘蓝筹:如沪深300ETF,规避小市值流动性风险;
- 关注政策转向:2016年底IPO提速,壳价值缩水,需警惕商誉减值。
2016年行业分析对2024年的启示
回顾2016年,**“业绩为王”**的选股逻辑在熊市中尤为有效。当前市场若再现调整,可优先配置: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- 现金流稳定的消费龙头(如白酒、免税);
- 高分红低估值板块(电力、煤炭龙头);
- 规避高质押率、高商誉的小市值公司。
历史不会简单重复,但**“抗跌板块共性”**值得反复研究:低估值+高ROE+行业景气度向上。

(图片来源网络,侵删)
评论列表